冬日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在一间咖啡店落座,小鹏带来新书《我把世界装进背包》。
小鹏曾跻身“当代徐霞客”的评选,他有三个爱好:旅行、写作、造青年旅社。这次,他历时四年梳理、写作,从23年的旅行历程中,精选出365处目的地和2200多张照片,为读者搭建起一个完整而多姿的世界。无论是讲述世界尽头的神秘,还是火地岛的荒原,抑或是雨林的热烈,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旅行带来的震撼与美好。
从科普到私人珍藏
“这本书最初的定位,是一本科普童书。”落座之后,小鹏开门见山地说,“因为每个孩子的心底可能都埋着一粒想去看世界的种子,让它发芽的阳光雨露,可能就藏在某本书或某部电影中。”但做了几稿,他发现这本书无法单纯科普,“我走了很远的路,遇见许多人,体验了很多东西,我的理解、我的感受是这本书不能割舍的部分。”于是,这本书最后的定位,是科普与感悟的融合。
成书过程中,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令小鹏赞叹不已,获益良多。“比如我写欧洲日内瓦,写到那里有欧洲核子中心,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前沿科研阵地。当时我参观的一个重点是工作人员讲解大型粒子对撞机(简称LHC)的建造过程和工作原理。那是一条建在瑞士和法国两国地下的环形隧道,总长超过27千米。它的工作原理是在环形隧道中将一些粒子加速,然后让这些高速粒子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原先的粒子被撞碎,科学家观察碎裂出来的物质,从而判断原先的粒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对此,我在书里打了个比方,我说就像只有打破蛋壳才能看到蛋清和蛋黄一样,如果把进行对撞的粒子比喻为鸡蛋,在微观层面,我们暂时无法直接从‘鸡蛋’(粒子)内部提取其组成成分,只能让多个‘鸡蛋’(粒子)相互撞击,当它们粉身碎骨后,科学家就能发现组成‘鸡蛋’(粒子)的新物质了。看稿到这段时,编辑们马上去找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老师,判断之后,认为这个比喻是准确的。接下来,我写了自己观看纪录片《日内瓦事件》时受到的触动,纪录片里记者问一位土地被征用的农民:您知道这里要做什么吗?出乎意料的是,那位看上去木讷的农民竟说出了粒子、加速、碰撞等字眼。记者追问他:您对物理感兴趣?农民想了想说:当然,因为科学就是我们的未来。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把这句话写到书里面。我很开心,这本书的科普性和感受性,都能兼顾。”
20余年环球旅行,小鹏一直在路上,他从自己去过的600多个地方,选出365个世界各地的目的地,推荐给读者,“我将很多有人情味的‘私人珍藏’内容也放了进去,试图更丰富地去介绍这个世界,这可能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最近,小鹏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做直播、做分享,忙得不可开交。直面市场,究竟是什么人在看这个书?小鹏得到的一些反馈是,读者中一类是中学生,他们的爸爸妈妈把书买回家,都被孩子抢走去看了。另外就是忙于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把这本书放在办公桌上,提醒自己还有对远方的向往。“能给大家提供一种情绪上的供给,我觉得挺开心的。”小鹏说。
全力做自己擅长的事
回头看,小鹏坦言他20多年一直都处在一个“有了梦想,就去实践”的过程中。“最初可能就是想要去看看世界,当环游世界的梦想实现以后,我就想造一个青年旅社。然后,旅行、写书、造青旅就成为我的热爱。当然,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内心的压力以及新的挫折烦恼也在不停地反复出现。但一切过去之后,面对未来的人生,就更有信心了。”
令小鹏印象很深的是,2017年在清迈曾走进一家开了30多年的二手书店。老板乔治来自爱尔兰,当时已经70多岁。小鹏问乔治:“书店已经开了那么久,一直做同一件事,您会觉得疲倦吗?”乔治笑着说:“如果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就永远不用退休了,因为你没把它当成工作。”
让小鹏感到庆幸的是,这条路上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我们现在的总经理,是跟我开创第一个青旅的伙伴,当时他是我的一个读者,2011年我通过一个招募活动认识的。后来我带着新出的第四本书在中国政法大学作分享,他去听了那一站的分享。那天晚上聊天,我说想在丽江做一个民宿,我知道他刚好去贵州支教,就问他要不要来当半年店长。从那开始,我们合作了十几年,看着他娶妻生子。遇到这样的伙伴,是我的运气,没有他,‘背包十年’这个品牌走不到今天。”
“背包十年”这个平台吸引年轻人的秘诀是什么?小鹏笑言,可能是因为大家在这里很容易找到自信,又可能是因为这里能吸引同频的人。但小鹏认为更重要的是信任,“我们的员工,包括我们的客人之间,信任特别关键,有信任才能有长期合作。”
20多年步履不停,有哪些收获?“第一是全面接纳自己,走了那么多年以后,就知道自己适合干这个。我不用和别人比,跟自己比就好。其次就是对人生的态度,身处青旅,经常和比我小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聊梦想、聊旅行,畅所欲言,彼此当做树洞,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自由之路。无论是外表还是心态,我会更简单地去接受未来。但这种简单不是说我什么都不干,我会做更多的事情,而且都是心甘情愿地去做。也可以说,有了这种信念感,会使人更加坚定。比如我20年持续做同一件事,旅行从2001年开始没有停止,青旅在全国开了15家,书写了八部。做自己擅长的事,我没有放弃。第三就是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
(据《北京青年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