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
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包头答卷”
日期:01-06
2024年工作回顾
这一年,我们坚持“两新”导向,重点产业集群扩规提质。
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79个、增长1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5户、增长23%。新引进头部链主企业18家,稀土、晶硅光伏、钢铁、铝业产值并肩站上千亿元台阶,五大战新产业保持高速发展。“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建成投运,全国磁材企业15强已有10家落户,永磁电机产业园已有20家企业入驻,英思特稀磁登陆创业板、天和磁材主板上市。
这一年,我们坚持有解思维,一批发展堵点有效破解。
推出扶持晶硅光伏企业7条、发展氢能产业11条、企稳房地产10条等12类政策;实施“草光互补”、批而未建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发等15项改革;开展“两区外”保税维修、产融合作等28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盘活停产企业、停建项目19个,腾退工业园区宽马路大绿地、商改住存量土地4000多亩。创造性地实施“夹心房”和平房区改造,打造“天下黄河第一村”“石榴花开”主题园、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和“包棉1958”等主题项目。
这一年,我们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创造活力持续释放。
全面落实市委一号文件部署,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及强度领跑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17家,以省级实验室标准建设运行鹿城实验室,新设院士工作站3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6个。启动科技“突围”14个稀土点位项目。完善政商恳谈早餐会和“三在两找”工作机制,为企业降本融资、减税降费总额超过100亿元。
这一年,我们坚持系统施治,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超额完成“三北”工程林草生态综合治理任务,集中开展大青山南坡绿化提质增效“体检”,获评联合国“自然城市”。率先在全区一体解决草原过牧问题,首次实现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年度任务清账和延滞问题清底。建成全区首家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发行全国首张“草票”、绿电国际碳足迹证书。
这一年,我们坚持民生为本,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高考成绩创近十年新高;新增6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包头文学馆建成,“黄河观凌周”、包头艺博会等文旅热点出圈,包头马拉松和马主题系列赛等赛事和包头“美术家现象”激发了文化活力。顺利完成“温暖工程”任务,打通建安大街全段、民族西路南延等30条断头路,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6.5万平方米。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诚践行总书记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3+5+N”重点产业集群,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三个高地”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稳中求进基础上继续保持稳中快进,推动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元左右,努力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争先进位,加快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