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以人间烟火书写新时代新疆故事

日期:01-03
字号:
版面:第10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三餐四季》第二季海报 从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到丝绸之路中的南疆商业重镇喀什。《三餐四季》第二季新疆篇的寻味之旅,从白雪皑皑的天山南山牧场开启,一路南下到热闹非凡的喀什古城,以美食串联起一幅人间烟火里的新疆新时代画卷。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第二季从新疆启航。节目以一日三餐为线索,每期探访一省两城,从多视角挖掘地域的独特魅力,展示美食背后沸腾的生活景象,呈现中国各地新时代火热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多元文化的大熔炉、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新疆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既保持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又相互借鉴吸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不同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在这里交相辉映,也带来了新疆独有的饮食文化。 本期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携手文化学者刘亮程和文艺嘉宾尚雯婕、麦迪娜组成寻味团,开启乌鲁木齐美食之旅;主持人张舒越和美食专家董克平、歌手吐洪江来到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喀什。在一省两城的对比、互文下,以美食为引,多角度勾勒出新疆的绚烂多彩,在沉浸式体验中展现新疆美食的奇绝之处。 节目中呈现的多种美食让寻味团目不暇接,而独特的体验方式与温情叙事,让新疆美食有不一样的记忆点,也在破圈传播中提升了当地文旅的话题度与知名度。跟着三餐四季,尝遍五湖四海。 文化是美食的内核,美食也见证着文化的交流。把珍贵的羊头肉献给客人,哈萨克族人独特的羊头待客仪式感,让众人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与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馕诱人的麦香需要千百次的捶打和水与火的历练,这也是千年来丝绸之路上行人往来时的重要“干粮”;荒漠里的红柳赋予烤肉灵魂,而在2800年前,新疆就开始利用红柳枝作为烤肉工具;“走进来”的孜然、丁香、胡椒与“走出去”的生姜、樟脑、肉桂,丝绸之路上的香料也汇入了喀什,为当地美食调出世界的味道,这条丝路也让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如今的新疆,很多美食也是南北交融的产物,其中既有自发的交融,也有历史的因素。新疆的酸奶醇厚细腻,而来自江南的粽子,也为之添加了软糯香甜的口感;鲜辣爽口的新疆炒米粉,是贵州人思念家乡的产物,如今也随着新疆餐饮产业升级走出新疆。缸子肉的来源与20世纪60年代喀什兴修水利有关,一个个“分量公平”的缸子能让外来的工人们都吃上美味的羊肉;312国道之中的沙湾小镇,因一道大盘鸡而闻名,寻味团听首批大盘鸡开创者之一的李士林讲1987年自家辣子鸡变身大盘鸡的往事,一份大盘鸡的“走出新疆”,也见证了新疆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大发展的时代变迁。 将“美食+美景+文化+时代”相融合,节目深入挖掘各地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展现出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脉络。同时,在美食、美景与民族风情的交融下,寻味团置身于新疆的三餐四季里流连忘返,也呈现出和谐美好的当代新疆生活与味蕾之下的时代变迁。 三餐四季有味,万家灯火人间。《三餐四季》第二季以一饭一食的切口,以治愈温暖的叙事,照见大时代下新疆日新月异的生活与传承创新的文化。在展现特色美食的同时,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挖掘美食在新时代中的新内涵和新形式,以美食为笔书写出冒着热气的新疆故事。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