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健康养生
这份日历送给您(下篇)
日期:01-03
新的一年,如何养好五脏六腑,让自己气血满满?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个重要器官,“六腑”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这六个人体的关键功能区域。浙江省中医院的专家们,为广大读者奉上全新攻略,希望各位养成平衡和谐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调整饮食、锻炼、情志和作息等,保养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享受健康与长寿的幸福生活。
【七月】 通畅小肠
小暑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后面连着大暑。此时,暑湿之邪易侵害人体。
而小肠是与湿邪关系密切的脏器,与小肠相关的一个穴位是水分穴,位于肚脐上一寸,可经常按揉或艾灸这里,保持小肠气机通畅。
此外,中医讲究未病先防,艾灸对预防湿气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扶助阳气,增强人体防湿、化湿的能力。艾条点燃后散发的芳香气味可以化湿,产生的烟雾可以中和空气中弥散的湿邪,燃烧后的草木灰可以做成除湿包,放在鞋子或洗手间除湿、驱虫。
饮食方面,夏季湿气重,暑湿之邪困脾,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此时饮食宜清淡,荤素搭配适当,可熬制荷叶、土茯苓、薏米、扁豆等消暑汤或粥,帮助祛湿。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亦可醒神清肠,促进消化。
【八月】 除湿健脾
立秋、处暑是进入秋季的节气,但是湿气仍然存在,古云“湿土之令,始于大暑,终于白露”,便是对此时气候的总结。
此时阴气已然开始上升,脾气主时,天气正值多湿,所以常常出现脾虚湿困的情况。因此,该时节养生防护的重点就是——健脾除湿。若此时摄养不慎则容易导致湿邪困阻脾脏,而出现不欲饮食、恶心、腹泻等不适。
饮食上应继续祛暑清热,宜多食冬瓜、芹菜等清凉食材,这些食物能帮助清热祛湿,调理脾胃。此外,脾胃虚寒者宜选择蒸煮等方式来烹调食物,保护脾胃阳气。
在情绪上,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度激动和情绪波动,避免扰乱肺气和脾胃的正常运作。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抵抗力,尤其是如散步、太极等温和的运动方式。
【九月】 养胃护胃
白露、秋分节气已至,这时候天气渐转凉,容易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会导致胃肠黏膜血管收缩,使胃肠黏膜缺氧缺血,营养接收不充分,胃病易多发与复发。
在饮食上,应选择甘温、滋润的食物,如山药、百合、银耳、枸杞、梨等。同时,应避免过饱,以免增加脾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
运动方面,白露节气是锻炼的好时机。运动时以“汗出而不疲倦”为宜,避免过度劳累。此外,可以进行静态锻炼,如闭目养神、深呼吸等,这些都有助于舒缓压力,调节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情绪管理尤为重要。天气渐凉,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或悲伤。因此,应保持平和的心境,避免过度抑郁或焦虑。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书法、绘画等活动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十月】 养肺润肺
有谚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以后,天气逐渐干燥,日照强度减弱,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秋季的寒意。而秋季正对应人体的肺,秋燥最易伤肺。因为肺主气,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如遇冷空气,最容易刺激口鼻,加上抵抗力减弱,就给病原微生物以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
因此,秋季养生重在养肺润肺。
人体生理节律受到影响,易出现情绪失调,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较为常见。根据中医五行学说,秋属金,肺亦属金,悲为金之情,深秋时节情绪容易变得低落、抑郁。因此,保持情绪平和至关重要。适当增加睡眠,穿暖色系衣物以增加阳气,补充水分以润泽体内阴液,避免情志过度波动。可通过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增强体质。
【十一月】 润肠通便
到了冬季,很多人都会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黄帝内经》说: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季养生,大便通才能滋阴养肺。
饮食方面,冬季应以温补为主。生姜具有驱寒温阳的作用,萝卜则可以清热解毒,二者结合,既能消寒,又能调理脾胃,缓解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穿衣方面,随着气温变化,应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要保护好脚部、头部和胸背部。
此外,冬季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气血循环,提升免疫力。可选择散步、慢跑或太极等有氧运动,每周3至4次,每次约30分钟,既可调理气血,又能增强抗寒能力。作息方面,冬季应早睡晚起,养阴固精,避免过度劳累。睡前泡温水澡,或饮热牛奶,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入眠,保持充足的休息。
【十二月】 护肾养精
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之一到来,此时,阳气潜藏,阴气渐盛,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外调和,尤为关键。根据中医理论,冬季为“藏养”之时,重点在于护肾养精,藏阳固阴。
饮食上应以温补为主,推荐食用羊肉、牛肉、山药、桂圆等温性食物,有助于滋补阳气,温暖脾胃,增强体力。此外,莲子、大枣等滋阴养血的食材,有助于补益肝肾。同时,枸杞、桂圆等滋阴补肾,有助于调理体内阴阳平衡。
作息上,应早睡晚起,顺应冬季“封藏”之法,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肾精的积蓄与恢复。特别是夜间保暖,避免受寒。此外,冬季寒冷,搓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保健方法。用力搓手,尤其是揉按劳宫穴与鱼际穴,有助于激活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健康与呼吸系统功能,预防感冒。
(据《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