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打造教育实践新地标

日期:12-31
字号:
版面:第03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赵永峰 以“有解思维”盘活原市中心区域闲置资产,高质量打造占地面积33807平方米的“石榴花开”主题园,以生动鲜活的“国家的孩子”故事、创意十足的主题餐厅、恰到好处的消费业态、富有童趣的游乐设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群众生活……2024年10月1日,“石榴花开”主题园一开园,便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截至目前,累计吸引游客“10万+”人次,成为包头市有形有感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展示城市特色风貌的新地标。 “腾笼换鸟” 盘活闲置资源 包头市具有完整的“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民族团结进步佳话宣传教育阐述实践载体,这也是我市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突出优势。为充分展现“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所蕴含的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积极意义,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落地、可感知,在园区打造全区乃至全国内容最丰富、历史脉络最清晰、文献资料最多的“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涵盖6个单元、326幅图片、268件实物展品、7组数字多媒体展项,将包头在“三千孤儿入内蒙”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其他两段佳话的效应相叠加,以更加丰厚饱满的史实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花开”主题园前身为一处闲置多年的大型饭店,地理位置优越却缺乏活力,交通条件便利却鲜有人员前往,使用率低。我市理顺所有权,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效益,将闲置场所蝶变为集主题文化展示、研学教育、休闲游憩、特色餐饮、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石榴花开”主题园,园区的建立不仅成功盘活原有区域,更辐射带动周边“居然之家商圈”“劳动公园”“劳动路美食街”等产业持续升温。 着眼挖掘包头在不同时期历史阶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唤醒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石榴花开”主题园将“赵北长城”“直道九原”“大秦长城”“美岱召城”“昭君出塞”“九原吕布”“木兰从军”“胡服骑射”“敕勒长歌”等10余个发生在包头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有机嵌入到墙体彩绘、主题展厅、餐厅包间,通过历史故事增进各族群众“我国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的思想认识。 “石榴花开”主题园在园区显著位置,放置政治常识的景观小品、公益广告、文化墙50余处,使党的民族政策“抬头可见”“随处可学”。主题园以“道衡问道”“光宪之光”“作霖钜作”“七上包头”等党中央亲切关怀包头市的重大事件命名文化会客厅、雅间,直观地向游客展示包头市作为一座由全国各族人民支援建设起来的光荣城市,时刻不忘党的恩情。 以“小切口” 推动大团结 充分发挥文艺活动浸润人心的作用,在“石榴花开”主题园举办“歌游内蒙古”包头市石榴花开音乐市集,涵盖中医药、手工艺术、传统食品制作等领域共14个非遗项目向各族群众亮相,设置包头剪纸、六合枕手工制作技艺等十余项现场教学体验,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传统技艺的魅力,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的深刻内涵。 “石榴花开”主题园在建设过程中,立足文化定位,将中国结、红灯笼、刺绣、剪纸、书法、老照片等延续着中华民族独特而强韧的文化记忆、凝聚着中华民族情感共识的符号形象巧妙融入园区整体设计,园区随处可见的“大家庭”“石榴籽”这些形象的语言符号,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石榴花开”主题园通过打造面积700多平方米的“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突出“一个展区就是一个生动课堂”的理念,展示如“人民楷模”都贵玛的事迹以及“国家的孩子”及其后代“满腔热忱爱包头、立足岗位作贡献”等大量生动鲜活的模范人物事迹,以“小切口”推动大团结。 主题园结合“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工作,打造稀土科普园,展示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众多名人专家,集中反映在党中央的支持和关怀下,包头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精神风貌。园内处处直观再现先进模范在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中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品质,使每个人在榜样激励下,找到自己在民族团结和国家建设中的个人定位。 “石榴花开”主题园集休闲、娱乐、运动和文化交流于一体,通过无界开放,与公园的行人道路、健身步道融为一体,使各族群众在园区内共享共乐,同时增设儿童游乐活动设施,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