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艳茹 记者 康璐) 走进东河区矛盾多元调处中心,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热情的工作人员和业务熟练的调解员,让每一个来这里寻求帮助的群众都感受到了尊重和温暖。
“真的太感谢了!这起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幸好有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帮助,帮我解决了这件烦心事。”前来寻求帮助的市民史某激动地说。
原来,史某在一次骑行过程中被逆向骑行的何某撞倒,致面部受伤,史某与何某父母就损失赔偿进行多次沟通,但双方始终未达成一致,事情久拖未决。史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矛盾多元调处中心寻求帮助,了解情况后,中心迅速组成联调组,了解事情原委,分析矛盾关键点,快速帮助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
有矛盾,来中心,坐下来,解决事。东河区矛盾多元调处中心始终坚持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有解思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重要部门固定常驻、职能部门动态轮驻、事权部门按需随驻”的方式,按照导诊分流模式,设置了5窗6室,明确岗位职责,为群众提供全流程服务,及时、有效调处化解各类突发、紧急、复杂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遇到矛盾问题“只跑一站”,真正把中心打造成回应群众诉求的服务站、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从夫妻矛盾到邻里纠纷,这些看似家常的小事,对一家一户都是头等大事。为此,东河区矛盾多元调处中心还选聘了11位热心调解事业、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法官、老党员、纪检干部、狱警等“行家里手”加入调解队伍,并依托医疗、交通、知识产权等9个专业调委会,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职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和相关行业技术权威等力量共同参与调解工作,使矛盾调解“独角戏”变成平安建设“大合唱”、化解矛盾“一条腿”变成社会治理“多面手”,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机制。
为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东河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制定了“首问首办、限期办结、定期回访”等11项工作制度,强化“有解思维”,实现服务指引、多元解纷、案件流转、联调联动、跟踪督办、回执反馈等闭环运行,构建起“一体化、多元化、专业化、便捷化”的矛盾纠纷调处链条。推动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中心”、“跑多地”向“跑一站”转变。截至目前,中心共受理各类民商事矛盾纠纷2112件,调处成功1782件,调解率84.4%。
“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力量资源、集成多元手段、大胆实践创新,以‘有解思维’扎实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确保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将中心建设成为老百姓找说法的好地方。”东河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