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社工+志愿” 基层服务有活力

日期:12-31
字号:
版面:第08版: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赵永峰 在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中,专业社工的力量不可或缺,志愿服务组织的蓬勃壮大以及精心设计实施的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温情。 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学院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把居民所“需”、社工所“能”、志愿者所“长”紧密结合,建立健全“社工+志愿”融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精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开拓新阵地 目前,学院社区15名社区工作者,考取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4人,全国社会工作师2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兼职等形式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人,社工持证率达46%,整体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社区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由2名专业社工作为联络人,负责联系指导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做好配合,达到“1+1>2”的效果。 今年,社区打造“爸妈学堂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将青山区弘仁社会组织专业组织、包头师范学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组织嵌入社区,通过多领域专业化服务方式,充分挖掘社区志愿服务“带头人”,常态化地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社区积极发动在册党员、“五老”人员、能人巧匠、热心居民等300余人,先后孵化培育了“搭把手不孤单”帮帮志愿队、“巧手蓝领”志愿队、“管得宽”调解志愿队、“互助暖流”爱心志愿队等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 孵化新力量 社区明确了13个网格责任区,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回应居民反馈的意见和需求,形成网格有困难可找志愿者,居民有时间可做志愿者,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社区坚持资源载体联用、服务群众联做,形成共建共治强大合力,做大志愿服务朋友圈。目前社区有5个“双服务、双报到”单位,7个党建共建单位,8家爱心企业,1所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2所小学的课后志愿服务联络点落地社区,形成强大“资源矩阵”。 社区与辖区专业的编程师资力量创办“少年E起来”少儿编程公益服务项目、开展我的家园我来建、“针”心实意爱相“缝”变废为宝、青“力”青“为”、把爱“套”回家等主题内容鲜明的多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辖区内党员、居民、小区物业、商户业主、新业态就业群体等人员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打造“全民参与志愿服务,随时随地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模式。 自新力量注入社区以来,社区已开展环境治理、公益讲堂、趣味游戏、互动体验等为民志愿服务130余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真正延伸了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新场景 结合社区特点与居民需求,发挥“社工+志愿”专业优势,设计特色活动和品牌项目,形成服务清单,确保居民需求和服务资源有效对接。 抓住“一老一小”两条主线,开展“守护童心,‘未’爱护航”项目,“邻里聚乐部·善治零距离”志愿项目,持续性利用寒暑假,联合中小学生志愿者、中青未来老师、东达山非遗老师等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免费课业辅导及剪纸、科普课堂等特色课程。在传统节日与独居老人“结对子”,提供聊天、协助日常生活、节日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已累计举办29场志愿主题活动,受益居民2000余人次;链接医院、卫生服务站等医疗资源,联动高校志愿服务队,开展助老义诊等各类主题活动2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