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国》:书写黄河两岸的生活变迁
日期:12-27
《中国黄河》书影
从2016年到2018年刘宁在黄河沿岸行走5000多公里,历经几多春夏秋冬调查走访,力求真实反映黄河流域百姓的日常生活变迁,从中发现在古老的黄河文明上诞生的新文明。2024年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考察基础上的《黄河中国》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
《黄河中国》主要书写了从1855年至2018年的百多年间,黄河流域的老百姓日常生活变迁与现代黄河文明的创建。刘宁从河湟、西海固、河套、河东、关中、陕北、河洛、齐鲁的黄河流域,八大自然人文地理空间,以“河流文明”“寻水脱贫”“水利灌溉”“家国命运”“革命风云”“斗争生活”等七个主题讲述现代黄河流域老百姓的故事,以百姓的衣食住行视角变化折射出古老的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近现代发展史。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黄河中国》不仅勾勒出黄河流域的中国,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转变历程,而且以日夜奔流不息的黄河,作为生生永续的民族精神和气魄的象征深入解读。”
平陆是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山西运城,连接着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这里是黄河金三角地带,流传着许多神话、历史故事。2016年春节期间,刘宁前往山西运城地区的平陆县探亲。站在二舅家一幢新建的青砖四合院前,对面就是三门峡市,眼前是冬日的黄河,“一个黄河岸边的家”的意象从她的心里升起。青砖四合院引起了她强烈的兴趣,这是反映黄河流域文明演进的重要角度。
20世纪黄河的历史不只是现代工程技术传播与发展的过程,还涉及国家发展、沿河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变迁等多个方面。黄河水利枢纽大坝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深刻地改变着黄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黄河中国》以百余年时间看黄河,黄河上修建的一座座大型现代水利工程是20世纪以来对黄河综合开发利用,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