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智治模式助不动产登记提质效

日期:12-26
字号:
版面:第06版: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曹瑾) 今年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深挖“智治模式”潜力,在自治区率先打造了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办事群众和企业的需求。 常态化传统业务质检,夯实登记工作规范化基石。我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将传统人工的不动产登记结果质量检查常态化。持续加大质量检查力度,在压缩办理时长、提升服务便捷性的同时,强化内部防控,确保登记质量,达成“三个100%”与“一个3%”的目标。对转移登记的即时办理业务、一网通办、智能审批实施实时监测。针对错件、退改件所暴露的突出问题,逐一剖析原因,从而不断提高不动产登记业务的质量。在确保一定业务覆盖面的前提下,以较为高效的方式对众多登记业务的质量进行管控。此外,对转移登记及时登簿业务、带押过户等业务以及抵押注销登记、一般抵押智能审核业务进行实时监测。 与此同时,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上线,实现了从“传统监管”迈向“智慧监管”。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紧紧围绕不动产登记廉政风险点,以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为根基,在自治区内率先打造出“包头市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 该“智能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构建而成,基于不动产登记业务和人员作风这两条主线,开发出快速分析引擎,达成数据的快速查询以及可视化展示。通过设定监督规则和报警阈值,能够对异常查询、“人情件”等违规行为进行监控,对超期件进行预警督办,进而实现对全市不动产登记业务、人员作风的全过程实时监督、分析研判、自动预警以及绩效评估,最终达成登记人员“监、管、考、评”的一体化管理。 “智能监管平台”深度聚焦不动产登记廉政风险点,以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为依托,精心研发了案件进度、延时服务、查询异常、绩效评估、系统权限、数据质量、证书证明七大监管模块。在实时监督、全程留痕、数据比对以及科学分析过程中,全方位搜集问题线索来源,促使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智能监管平台”的运行,实现了市、县两级“互联网+”法院、公积金、银行、公证等不动产登记业务、人员作风的全过程实时监督、分析研判、自动预警、绩效评估的闭环式管理,最终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由点及面、多维度拓展的智能化监督模式。借助大数据赋能,推动不动产登记监督的质效提档升级,促使不动产登记从“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