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杨阿姨,您看着手机,把眼睛睁大一点……”近日,青山路街道都兰社区网格员走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里,为他们进行80岁高龄认证申报服务,这一“零距离”上门服务的举措,获得老人及家人的称赞。
都兰小区的居民杨玉文老人,今年12月就年满80周岁,可以享受高龄津贴,但是因为身体原因卧病在床,无法前往社区进行申报,这可愁坏了老人和家属。
社区网格员在上门入户进行日常走访时,了解到杨玉文老人的困境,他们提前预约好时间,直接上门为老人提供认证申报服务。在操作过程中,网格员一边有序操作,一边与杨玉文老人交谈,以缓解她的紧张情绪。认证成功的那一刻,杨玉文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拉着网格员的手说:“多亏了你们,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年纪大了,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太感谢你们了!”乌素图街道长征社区居民郭德春老人高兴地说。老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进行重度残疾人认证,网格员耐心地帮助老人完成了认证服务,让“老有所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了便民服务“零距离”。
重度残疾人补贴是由青山区民政局为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提供的一项惠民政策,需要每个月进行认证。长征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50.3%,但大部分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每月的认证对于他们来说很困难。社区立足群众需要,针对行动不便、瘫痪在床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解决老人们“刷脸难”的实际难题。
“你好,我收到短信说我今年的养老资格没认证,可孩子不在,我也不会操作,该怎么办呢?”12月22日一大早,乌素图街道利民社区前台工作人员接到居民李奶奶的电话,“您先别着急,您家在多少栋多少号?我们安排工作人员上门给您认证。”工作人员边安抚边安排工作人员帮老人进行了上门认证。
为确保养老金精准发放,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利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咨询服务,解决在认证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同时,积极推进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参保意识和认证自觉性,实现从“要我认证”向“我要认证”的转变。
在推进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过程中,利民社区始终注重人文关怀,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除了到社区认证的传统认证方式外,对于身边有子女照顾的老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及微信指导的方式,让子女帮助父母完成认证。对于行动不便、家中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工作人员上门进行认证服务,确保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