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文雅 王晓蕾 2024年10月8日,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每一个角落。在包头市图书馆门前,一场特别的沙漠之旅即将开启。 对于金伟来说,这是她第九次组织“心手相牵·悦读世界”系列走读活动。欢乐的车厢里,她的听众,是23位盲人朋友。 “被看见”的信念 时光回到了2017年,金伟来到包头市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部工作。2000多册盲文书籍,一个无障碍观影室,100多部无障碍电影碟片,上门借阅的盲人却寥寥无几。 一个月后,金伟受派到呼和浩特参加盲协组织的工作会议,在这一次行程中,她遇到了住在同一个宾馆房间的盲人张婷,她克服了重重障碍,手拿盲杖,独自从包头来到呼和浩特。之后的几天,金伟时刻都和张婷在一起,诉说彼此的困惑与希望,渐渐地,金伟几乎忘记了张婷是一个盲人。金伟回忆,那是一个绚烂的夏天,宾馆外盛放的花朵姹紫嫣红,金伟高兴地对张婷说:“今天的天真好呀,新城宾馆的树倍儿绿,花红红的。”张婷听后,用手轻轻摸了一下金伟的胳膊,微笑着说:“金姐,我不知道什么是蓝色,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红色,我生来就是盲人,在我的世界里,只有黑色和白色,白色是因为强光的照射,我能感受到。我的儿子如今10岁了,我从没有见过他的样子,他的脸,我是摸着的。” 那一刻,金伟流泪了,一份莫名的愧疚与辛酸,涌上了她的心头。 从呼和浩特回到包头,金伟又回到她的工作岗位,用手触摸眼前的那一册册盲文书籍,有的已经落上了灰尘。她将那些灰尘轻轻擦去,心中的一份信念却也渐渐清晰,渐渐坚定:将视障群体的阅读,从指尖延伸到云端,再从脚步抵达心灵,让所有人享受文化的愉悦,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被看见”。 就是这样一份“被看见”的信念,金伟坚持了七年。 “走读”家乡的意义 金色的光芒里,恩格贝沙漠广袤浩瀚,长河如带。张婷下了车,扶着志愿者的胳膊,双脚踩在柔软的沙堆上,静静地倾听流沙的声音。这是张婷第一次来到沙漠。她说:“盲人朋友也都喜欢自由,我和很多视障伙伴说,内蒙古是最适合视障人士出游的地方,一个是沙漠,一个是草原,对于盲人没有任何障碍,甚至可以在草地上或者沙子里奔跑。” 体验极速畅快的滑沙,对于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许三虎来说,曾经不可想象。从触摸凹凸不平的纸张,到走出家门,用心去看见更大的世界,从2017年开始,许三虎跟着包头市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部,用手触摸过北方兵器城那一个个直指云天的国之重器,用脚步丈量过包头博物馆、五当召、美岱召的历史厚重,用心感知过赛汗塔拉城中草原、黄河谣、包头金街的文化脉络,这些“走出去”的经历为他了解家乡打开了一扇窗。他认为,“心手相牵·悦读世界”系列走读活动中的“走读”二字,对于盲人来讲,是特殊的两个字,“走”是要带着盲人走出家门,“读”是在用全身心去体验,用耳朵去倾听,“走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图书馆的意义。 沙海茫茫里,盲人张秉林弹奏起浸满秋意的民谣。和着悠扬的吉他弹唱,金伟和大家一起荡起了秋千,欢快的笑声,荡漾在风中。 用声音投去一束光 “包头市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畅听微阅读第3005期如约而至,我是诵读志愿者张志英,今天我们志愿者诵读团队将继续为您播读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169集,敬请收听……”从2017年开始,一种特别的阅读形式,被包头越来越多的盲人读者知晓:不是机械的AI人机朗读,不是随手转发的录音文件和链接,而是一条条微信语音,在这个城市一隅仿佛不被看见的角落里,一条一条,充满情感,向上延伸。金伟说,之所以选择微信语音条的形式,是觉得就像是“人与人之间在唠嗑”,更有温度。 线上朗读让张志英乐此不疲,2024年11月的一天,金伟找到了她,想请她为盲人读者“讲电影”。这一次,擅长朗读的张志英犯了难。为准确地讲述,她把片子看了好几遍,为让语调更贴近角色、语气契合场景,张志英又深入了解导演的阐述、影评。为了对盲人的世界有所共情,张志英刻意闭上眼睛听电影,以便自己能对盲人的理解更为深刻。 2024年12月10日,包头市图书馆的电影室里,一片寂静。黑暗中,只有眼前桌子上的一盏小台灯,发出萤萤的光芒。音乐响起,张志英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电影脚本,开始了这场特别的讲述。 台下坐着的,都是赶来“看”电影的盲人。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戴上眼罩,面带笑容。张志英不时地抬头看看电影,低头看看讲稿,一字一句地朗读着。 盲人还能看电影?怎么看电影?盲人吴刚的心中,终于有了答案:是一份特别的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黑暗的电影室里,张志英的声音是一道看得见的光,填满了那些黑暗的角落。电影画面中那流动的光影,也在金伟的眼中反射出耀人的光芒:他们能为盲人做的,也许还有很多。 有风无风皆自由 在初冬的赛汗塔拉城中草原,芦苇摇曳,天空明净而悠远,和煦的阳光一寸一寸点亮了城市的辽阔。2024年11月8日,城中草原来了15位特殊的客人。 眼中是一片虚无,耳边是赛汗塔拉清冷的风,琪琪一双热乎乎的小手,这一次,真的摸到了马的样子。由于先天的黑蒙症,让6岁的琪琪无法看到这个世界,虽然她不知道面前的骏马,是不是童话故事里王子骑着的那匹白马,却在小手摸到马的那一刻,高兴地笑了。 身后是飞扬的尘土,前方是无尽的自由。这让盲人读者李春波不禁想起了儿时家乡的草原。她是蒙古族,当骑在蒙古马背上的时候,她想起了儿时策马奔腾在草原的场景:草原辽阔,天高云淡。 牵着马行走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冬日的风中,金伟的心却从未比此时更温暖。2024年,包头市图书馆的文化助盲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系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类支持项目。从2017年到2024年,金伟和60多位文化助盲志愿者们,在“心手相牵”微信群,进行了“包图好声音全国文化助盲志愿服务我读您听”线上读书196期、“视障读者学习阅读群畅听微阅读”3030期、播放无障碍电影70场次、“心手相牵·悦读世界”系列走读活动也完成了10期。 2024年,包头市用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回应残疾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全市10家盲人医疗按摩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协议管理,为11名盲人按摩从业人员补贴社保5.75万元,扶持盲人按摩机构健康发展。全年投入165万元为1195名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投入1562.39万元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投入14.2万元对接收残疾幼儿入学的机构给予补贴,市级投入53.8万元资助402名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就学,投入273万元为483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一户一案”无障碍改造;为12328名持证残疾人办理“爱心卡”,实现免费乘坐公交车。2024年,文化助残方面,组织了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呼包鄂乌残疾人文艺会演,线上线下观众突破60万人次。 人生如逆旅,“残障”从来不是人生的全部。金伟说,她身边的这些盲人朋友,正在抵着人生的风雨前行,风雨漫漫,却也灿烂。她坚信,希望会让爱在心灵的草原里生根发芽,每一个人,都将找到让自己幸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