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救助政策更贴心 兜底保障有温度

日期:12-23
字号:
版面:第06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李硕 今年,市民政局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大胆创新,进一步提升低保对象认定精准度,将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强化兜底保障功能 9月30日,市民政局印发《包头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对低保对象认定中的户籍条件、家庭收入、财产等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新《办法》立足于强化兜底保障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低保对象认定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了低保政策覆盖范围,使兜底保障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让更多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在促进机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办法》出台以来,全市新增低保对象1919人,低保对象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 53岁的王大爷家住东河区天骄街道天骄社区,丧偶后的他独自一人生活多年,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且无固定工作,生活变得尤为困难。可按照以往的低保政策,由于条件限制,王大爷的情况并不符合享受低保的要求。按照新《办法》,经民政工作人员上门入户核算,王大爷符合新调整后的低保政策,从今年12月开始享受低保待遇。领到低保金后,王大爷高兴地说:“现在政策好呀,感谢政府的帮助,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 主动发现及时救助 市民政局高效完成自治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试点任务,与教育、住建等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措施》,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拓展优化数据录入、信息汇聚、数据共享等功能,为快速预警、精准救助、综合帮扶提供支撑,持续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主动发现网络,充分发挥“政策找人”作用,通过社会救助协理员、社区网格员、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机构人员等力量,重点对低保边缘人员、重病患者、残疾人、困难老年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众开展主动排查,做到主动发现、及时救助、跟进帮扶。 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8453户28798人,发放救助资金1.55亿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4619人,发放救助资金7740万元;实施临时救助819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691万元。 民政服务精准贴心 市民政局深化社会救助经办制度改革,自今年7月份开始,各旗县区依托乡镇(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站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困难群众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申请,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统一进行信息核对,实现民政领域社会救助事项申请“一张表单、一套资料、一次提交、多方复用”,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一件事”线上线下联动“一次办”,构建起“精准、便捷、高效”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社会救助“一件事”的实施,更加突出便民导向,切实简化优化了办事流程,有效解决了社会救助申请“多头化”、群众跑路多、重复跑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困难群众申请救助便利度,使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截至目前,通过“一件事”办理社会救助的困难群众达到6261人,切实提高了救助效率。 强监测,严监管,暖民心,2025年市民政局将全面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主动发现可能需要救助的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持续强化救助资金监管,让各类社会救助政策更有力度,兜底更加稳固,服务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