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硕
加强基层未成年人保护服务阵地建设,使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能够享受家门口的服务。加强政策支撑,落实保障权益,聚焦困境儿童及家庭多元化、精准化、专业化服务需求……近年来,市民政局多措并举,通过“一强一提一树”护航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未保”机构全覆盖
按照整体推进、重点提升的目标,全市分别设立市级、3个旗县及1个市辖区未成年人保护救助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立85个未成年人保护站,覆盖率达到100%,创建16个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支持未成年人保护站充分结合辖区特点和未成年人需求,挖掘资源优势,打造了17个“一站一特色”服务品牌。青山区建成“老少乐园”站点53个,在“一小方面”主要为包括流动儿童、困境儿童在内的辖区未成年人提供以助餐、托管、公益活动为主的服务。强化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土右旗将军尧镇未成年人保护站设立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站,在流动儿童占比达79%的昆区天赐社区设立市流动儿童城市融合试点,集合市、旗县区资源,支持两地率先开展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全市选优配强907名儿童工作者,2024年开展业务培训1391人次,先后采取公开承诺、集体宣誓、示范培训、选树典型、经验交流、信息宣传等多种举措,不断激发儿童工作队伍活力,提升关爱保护能力素质。
排查化解“风险点”
坚持保权益、保发展并重,提升服务质效。加强政策支撑,制定《包头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定期探访制度》《包头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拟发布包头市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清单事项25项,强化政策指引。落实权益保障,加强主动摸排和信息建档,对留守儿童全部签订委托照护责任协议书,100%落实委托照护责任。土右旗等地对83名留守儿童开展了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及时排查并有效化解风险隐患。昆区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组织重点在天赐社区围绕流动儿童实施了“春泥”项目,提供假期关爱、培训辅导、亲情陪伴、城市融入等服务,惠及困境儿童及家庭约320人次。促进全面发展,聚焦困境儿童及家庭多元化、精准化、专业化服务需求,重点在心理健康关爱、监护提质、安全自护教育、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精准发力。土右旗将军尧镇未成年人保护站由社会组织进驻,链接两所小学、两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建帮扶机制,接收捐赠资金43万余元,帮扶留守儿童。全年为辖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阅读讲座等各类活动13场,累计服务儿童和家长484人次。青山区繁荣福路街道繁荣社区“老少乐园”由专业社工机构运营,日常为辖区儿童提供免费公益课、托管等服务以及安全知识培训、文体、书画、诵读等志愿服务项目,全年服务儿童约1万人次。
服务品牌有特色
树立服务品牌,市、旗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持续投入,链接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树立服务品牌,形成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工作合力。市级依托市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投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158万元,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监护能力评估、心理健康关爱等7项重点服务项目,逐步形成“鹿力童心,呵护未来”服务品牌,服务困境儿童及家庭约3500人次。旗县区投入资金115万元,链接壹资金等慈善资源,先后开展普法宣传、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心理健康关爱、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助学、知礼践行夏令营等活动,基本上形成“童心有梦——助爱昆童”“久伴成长愿爱同行”“护未花开佑童成长”等一区一特色服务品牌。固阳县争取到民政部“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试点地区项目”,昆区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试点地区”。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层面上,建立“儿童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队伍,统筹使用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各类资源,开展权益保障及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关爱、社会融入等关爱服务,形成“古韵麻池童享未来”“薪火相传守护未来星”“小站大爱护苗暖童”等17个特色服务品牌。如友谊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打造“红领巾梦想号”等三个活动阵地,评选辖区“有为少年”,召开首届儿童议事会,为8名儿童代表颁发议事代表聘书,将儿童参与权、发展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