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硕) 近日,市救助站连续救助多名流浪乞讨人员,让寒冬有爱,流浪归乡。
12月3日,市民政工作人员在外办事,行至210国道与复兴大街交会处时,发现一名流浪乞讨人员。面对寒风中的弱势群体,工作人员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向市救助站报告了相关情况。市救助站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了快速响应机制,派遣专业救助人员前往现场。救助人员到达后,第一时间将流浪乞讨人员接回站内,为其提供了必要的临时救助措施,包括温暖的衣物、食物以及基本的医疗检查,确保其在寒冬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怀与帮助。在站内,救助人员不仅为受助人员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还与其亲属取得了联系。通过细致的沟通与协调,市救助站成功与受助人员的家属建立了联系,安排了送返事宜。
无独有偶,12月4日,当市救助站开展街面巡查时发现了流浪的柳某。原来,9个月前,68岁的柳某来包务工,在工作中突发疾病被工友送往医院救治,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但因落下后遗症无力自行返乡。得知这一情况,市救助站随即对其开展了救助。12月9日,市救助站在完成人员对接后,竭力相助、倾情护送,一路舟车劳顿,历时2天,行程1100多公里,终于将其安全护送返乡……
记者了解到,类似于此的救助返乡只是包头市救助站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包头市救助站始终遵循“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积极践行“互联网+”多元化科技手段和跨区域合作联动的救助模式,把“护送返乡”作为救助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用坚守照亮流浪人员返乡之路。
据了解,今年以来,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等各类特殊困难人员1071人,帮助223人顺利返乡,其中寻亲成功5人、护送返乡33人、购票返乡185人。
下一步,包头市救助站将继续遵循“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积极践行“互联网+”多元化科技手段和跨区域合作联动的救助模式,把“护送返乡”作为救助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用爱照亮流浪人员返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