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在没有望远镜的时代 古人的星象图是怎样的?

日期:12-19
字号:
版面:第10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浙水敷文——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正在杭州孔庙碑林举行。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刻星象图之一的拓片——《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以下简称“星象图”)向公众展出。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主任金霄航受访时,以星象图为例,介绍了古人观星的浪漫与智慧。 该星象图系吴越国时期的重量级文物,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它是吴越国国王钱元瓘墓室的顶盖板,大概刻成于公元941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比南宋时期苏州石刻天文图早300多年。 金霄航表示,这块星象图在天文考古学上具有重要的天文科学研究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为了便于观察区分天上的星星,把肉眼能看到的1460多颗星划分成三垣二十八星宿,共31个天区”。此星象图就是这个星空体系的简化版,保留了三垣二十八星宿中的重点星座,总共刻有217颗星。 “这块星象图有很强的写实性。”金霄航以现在的天文观察为例,因为地轴进动原因,北极星会发生变化,“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汉唐两宋时期的北极星实为纽星。此图中心点正是纽星,有力证明其观测与绘制时间应在唐宋时期。这不仅验证了天文星象图是写实的、有科学依据的,也表明它绝非凭空想象之作”。 位于杭州的吴越文化博物馆展出了一把晚唐时期的鎏金银竹节式七星龙凤铁剑,这把剑是吴越国国王钱镠生前曾佩戴过的宝剑。其剑身两侧就刻有二十四星宿的名称,还刻了北斗七星、牛宿的星图图案。 古人为什么要把星象图放到自己的墓室里?金霄航表示,这是一种观念,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态度,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永恒,也是古人“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一种体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金霄航眼中,星象图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来自过去,也连接着现在与未来。(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