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总有一种善意让人动容,总有一种情感直击人心。在我们生活的社区里,很多普通人因为他们的善意、善举,不仅为周围居民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热量让社区居民倍感温暖。
57岁的于建国从事出租车行业30余年。工作期间,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善行善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是乐善好施的爱心人士,也是孝老爱亲的普通群众,更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典型代表。
多年前,私家车普及率不高的时候,一天于建国接到邻居魏大妈的紧急电话:“小于,大娘身体不舒服,能送我去趟医院吗?”得知情况后,于建国立刻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搀扶到出租车上,带去医院治疗,诊断结果是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其间于建国忙碌地帮老人挂号、取药,并向医生询问病情、商量治疗方案,住院押金也是他帮着缴纳的。把一切安顿好,待魏大妈病情稳定后,老人子女才赶到医院,知道事情原委后对于建国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
“小于,楼道灯坏了,楼道太黑,不方便下楼。”“好的,我来看看!”由于怡佳园小区没有物业,于建国精通电路维修,就承担起了该楼栋楼道的亮化工作。当天下午,他自掏腰包买了新灯泡,带着工具并扛着沉甸甸的梯子爬到六楼进行维修,很快楼道里的感应灯重放光明,点亮了邻居的回家路。像这样免费更换灯泡的事情还有好几次,事情虽小,却温暖着人心,彰显了他美好的品质,给邻里增添了一丝爱的温度。
“路面井盖松动,小广场健身器材损坏,建筑垃圾影响出行……”于建国在工作之余,还是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他在工作时发现安全隐患后,会第一时间用手机拍下照片,反馈给社区网格员,网格员会迅速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半天之内问题就得以解决。他因为工作半径大,得以在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前哨员”、问题隐患的“红探头”、为民服务的“新先锋”。
这些年,于建国配合社区工作,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被社区聘为“兼职网格员”。于建国的事迹鼓舞着辖区内的新业态工作者,引导更多人保持努力和奉献的心态,做到以诚信取信于人,用行动温暖人心。
【记者短评】
普通人的善举也许并不惊天动地,却让爱的暖流浸润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不经意间温暖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让无助者有助、给失意者以温暖,用善意驱逐戾气。于建国这位车轮上的爱心使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服务居民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愿意付出真心,认真对待每一位邻里,你的爱就能微光成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