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卸下戎装奋战乡村振兴新战场

日期:12-04
字号:
版面:第07版: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马万瑞近照 新光三村旧村新建的标准化厂房 【编者按】 他们,脱下戎装,带着钢铁意志投身社会建设。 他们,离开军营,身负未尽使命续写为民担当。 退役军人,那些曾给过所有人安全感的“兵哥哥”,他们化身村支书投身乡村振兴,他们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他们换上别样制服应急救援,他们成为大街小巷的“警”色保一方安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 让我们走近那些退役的“兵哥哥”,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怀,展现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的风采。 ◎策划 郭燕 记者 李学工 摄影报道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大命题,对于每一名村民来说,村里是否走上了乡村振兴路,最真切的体会是自己的日子是否好了,生活是否有盼头了,未来是否更有希望了。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近年来,昆区卜尔汉图镇新光三村的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乡村振兴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而这种转变与他们有个被卜尔汉图镇评为最美退役军人的“兵支书”马万瑞密不可分。近日,记者走进新光三村,了解到在这位“退伍不褪色”村支书的带领下,村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难舍乡情 “我是1996年入伍,2001年退役的,说起进村委会也算是出于情怀担当。”忆起过往,47岁的马万瑞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光三村村民,从部队退役后,他先是给蒙牛乳业运输牛奶,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生意虽没做多大,但日子过得倒也富足。 “你是党员,又是退伍军人,也算是咱们村里年轻人里难得的人才,不能只想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也得想着干点造福村里和村民的事。现在村里缺文书,你抽空兼着干吧。”老支书的一番话,激发起马万瑞的责任感:受党教育多年,又在部队大熔炉锻炼了5年,不能只考虑自己,不想着给乡亲们干点事。因此,他开始进入村委会。之后,他先后担任支部委员兼文书、民兵连长等。从2018年6月起,因真心为民服务,踏实肯干,他被村民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书记上任后,村里正是最难的时候,这几年因为忙村里的大事小情,他自己的买卖早就不干了。”上一任村委会主任、现任村委会副主任张宝林说。 新光三村共有1378名村民,与周围村相比,村里土地较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部分土地租赁给相关企业及村民,但因历史遗留原因,至马万瑞上任时,村集体账上不但没钱,还被拖欠了100万元租赁费。窘迫的状况导致村委会成员已经3年没发过工资,村里想干点造福村民的事儿更是捉襟见肘。 “不用讲任何理由,欠下村集体的必须还,时限最多一年,要不我们没法和全村人交代。”在村里组织的“讨租会”上,马万瑞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斩钉截铁地说。其后,为了讨租,他和村委会成员们整天苦口婆心,奔波往返地和欠租企业及村民追讨租金。其间,有个欠租2万元的村民说他实在是没钱还租,此时,尽管马万瑞自己还欠着银行贷款,“我个人先借给你钱,你补交了租金,你欠下我的,尽快还我就行。”他就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工作,最终所有欠租人都补交了租金。 2021年时,又有企业征占了村里的部分土地。以往,村民们都要求把征地款全部分尽,但这次马万瑞给村民代表做工作:“我们不能光看眼前这点利益,要考虑村里的长远和下一代的发展,属于集体的钱不能分,要留下部分土地款发展集体经济。” 因为这两项举措,村集体账上开始有了发展资金,村委会也开始有了给村民办实事、谋发展的资金。 造福一方 多年来,新光三村和附近4个村的村民都住在各自的老村里,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也有了住进楼房、过舒适日子的想法。经卜尔汉图镇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同意,5个村集体商讨后,于2012年由各村共同出资,在各村相交的土地上,建起了和市区里条件、设施、环境等一样舒适的新光佳苑小区。除给村民建住宅楼外,5个村子还建起了中心集镇党群服务中心。经各村党支部联合选举,一心为民、秉公办事的马万瑞又被选举为中心集镇党支部书记。 近两年,随着村民们陆续搬迁进新居,一个逐渐暴露的问题让马万瑞又动起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服务新光佳苑及周边居民的念头——在住宅区内属于新光三村的土地上,兴建一个大型便民市场。“小区周边有5个社区、2个村,采买生活所需却没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做买卖的都是露天摆摊,既不卫生,也影响居民出行和生活,所以村里需要有这么个干净卫生、方便集中统一管理的便民市场。”采访中,马万瑞和张宝林带记者走进占地2000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便民市场,他憧憬地讲述着未来的规划和设置。“通过申请,我们从镇党委、政府和昆区民族宗教局争取到100万元资金,又通过和企业合作,兴建起了这个市场。未来,市场将采用合股经营模式,预计村里每年可以增收40万元租金。”马万瑞说。 在启动便民市场项目的同时,马万瑞带领村委会还完成了一个项目——将旧村烂尾的办公室建设项目救活,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仓储库房、配套600平方米办公楼、可供工矿企业租用的标准厂房。在已建成完工的厂房区里,张宝林说:“靠我们自己无力重启项目,这是马书记多次和昆区区委组织部汇报沟通后,上级给拨付了125万元,我们又自筹了一部分资金才建起来的。” “我们这代人不能把村集体资产吃干分净,要考虑后辈儿孙。”说起村里的振兴发展思路,马万瑞动情地说,“村里的土地只剩下几百亩了,靠卖地、租地不能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我们自己的乡村振兴路,最好的办法是给村里建成可以一直有收益的经济项目。未来这些项目都实行股份制经营,村民们都是能分红的股东,这样才能保证大家有稳定长期的收益。” 心有朝阳 “感谢政府和村委会,我们这些老年人才能领上养老金!”得知记者来采访,一些正在中心集镇娱乐室活动的村民凑过来,说起了马万瑞和村委会劝说村民们办理养老保险的事。2018年,马万瑞上任后不久,为村民们争取到了办理居民养老保险的福利:男的满45周岁,女的满35周岁,都可缴费参保,缴费15年,达到退休年龄即可领取养老金;距退休年龄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相应费用。 这本来是好事,却有不懂的人说这是骗村民的,所以刚交了钱,就有十几个老人冲进村委会,吵嚷着让村委会给退钱。解释半天,见村民们还是不信,马万瑞掷地有声地说:“我以一个退伍老兵的名义担保,如果被骗了,我自己赔偿你们交的钱!”转过年后,就有村民到了退休年龄,领上了每月1100元的养老金。“有了这养老金,比我养那俩儿子都强。”村民高兴地说。现在,新光三村共有640名村民办理了居民养老保险,许多退休村民靠养老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生活,在马万瑞的主张下,中心集镇党群服务中心先后建起了娱乐室、阅览室、运动室等,为村民新建了卫生室,今年又新建起了社区餐厅,以解决老年村民吃饭问题。 在关心老年人的同时,马万瑞也关心着村民子女上学的问题。新光佳苑不远处就是哈业脑包学校,去年,上任不久的校长张俊找到中心集镇“化缘”,希望各村能捐资助学,帮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马万瑞和各村领导商讨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终决定每个村给学校捐款1万元。此后,马万瑞又多次带领村民参加学校运动会等活动,了解学校变化后,原本打算让孩子去昆区其他学校上学的一些村民改变主意,让孩子就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读。 行走在新光三村,无论是新村还是旧村,处处都能看到马万瑞带领村委会为村民办的好事实事:整洁的人居环境、平整的道路、为新村组建的村管物业、更换的防盗门、安装的路灯和监控设施、设施完善的村卫生室、为旧村改造的上下水管网、水泥硬化的路面…… “村里的条件好了,乡亲们的日子也有奔头了,但我的责任却还没有完全尽到。”马万瑞说,虽然目前自己正当年,还能为村民们谋福利、办实事,却不得不考虑未来发展和吸引本村人才回归的问题。“时代在发展,村委会需要有知识、有文化,又有经营创收能力的人才,可是愿意为父老乡亲们干事的年轻人太难得了。我们只有把村里的产业办好,让村里有了发展潜力,他们才愿意返回家乡,造福乡民。”马万瑞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