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硕)“张大爷和张大娘太过分了,上次我已经赔了5000元,这次还没有上次严重呢,竟然要1万元,我就给500元,爱要不要!”坐在法官工作站调解室里的小宋满脸气愤。“一分不能少,再有下次我们要你赔10万元!范法官,你给评评理。”对面的两位老人生气地说。本来是上下楼的邻居,最终反目走进法院,这要从一次漏水说起。
原来,两年前,小宋家里的水管意外破裂,让楼下两位老人家里的部分家具和物品被浸泡。事情发生后,双方最终协商解决,小宋赔偿邻居5000元。今年10月,两位老人外出游玩了一个月,回家时发现家里再次成了“水帘洞”,墙壁、橱柜、地砖、门、门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浸泡,地面还出现了水洼。着急的老人立刻敲响了小宋家的门,他们本就为再次被泡水气愤不已,这一次部分装修还要更换,所以主张赔付1万元。小宋却认为这次漏水没有上次严重,而且两位老人语气不善,便只愿意赔偿500元。双方赔偿金额差异过大,于是联系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告知他们,每周五下午,自由路街道法官工作站都有法官值班,双方可以提前联系法官,让法官调解。
近日,青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范琳琳和书记员来到法官工作站,听完双方的陈述后,范琳琳采取了“背对背”的调解方式。
范琳琳对小宋说:“这不是赌气的时候,事儿出了肯定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咱们现在只是调解,没有什么成本,如果进入诉讼程序,那诉讼成本有可能比你预估的还要高。你们这是老旧小区,现在你最需要做的是排查家里的管道,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老漏水。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邻里好相处,还不影响你们的生活。”听了范琳琳的耐心劝解,小宋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放下了心结,表示同意调整赔偿金额,但也希望老张夫妻能将调解金额降低一些。
看着小宋转变了态度,范琳琳又去跟张大爷张大娘沟通。“小宋家里漏水也不是故意的,既然来到法官工作站,希望大家都能各退一步,少花冤枉钱,少走弯路。今天要是协商不出结果,你们之后诉讼,对我们来说一纸判决容易,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肯定也不是你们的目的,如果双方争议越来越小,我去做小宋工作,看看能不能当场给付。”这些话说到了张大爷心里,老人当场表示愿意赔偿。就这样,为时一个多月的邻里纠纷以小宋当场给付两位老人4000元赔偿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