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广明创作剪纸作品
◎记者 曹瑾 摄影报道
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镂空艺术,以剪刀为笔,纸张为卷,描绘出万千世界,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剪纸的魅力不仅在于那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线条,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近日,记者走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薛广明的工作室,探寻他与剪纸艺术的不解之缘,感受他在传承与创新之路上的坚持与执着。
家学做启蒙
薛广明出生在土默特右旗的普通农村家庭,三岁时因感冒高烧导致听力下降,但他却在沉静中感悟到了剪纸的美。
薛广明的剪纸技艺源自家传,他自幼沉浸在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中,剪纸、书画、刺绣等艺术形式随处可见。奶奶是他的剪纸启蒙老师,不仅传授他技巧,更让他明白剪纸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薛广明的奶奶是一位剪纸高手,每逢佳节,家中窗户上的精美窗花便是奶奶的杰作。十岁那年,他正式跟随奶奶学习剪纸,逐渐掌握了剪纸的基本要领。在奶奶的影响下,他的早期作品带有家庭传承的风格特点,展现出朴实、自然的韵味。
“剪纸艺术风格多样,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的细腻婉约,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注重写实,有的则偏向抽象。我们通过巧妙地运用剪刀,将纸张转化为一幅幅具有生命力的作品。”薛广明介绍。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红纸,就用报纸、草纸来练习。”薛广明回忆说。
高中时期,薛广明又拜访当地的剪纸老艺人曹银风,剪纸技艺有了质的飞跃。大学毕业后,薛广明进入企业工作,但繁忙的工作并没有磨灭他对剪纸的热爱。他在业余时间坚持剪纸,作品形式多样且富有生命力。在他眼中,剪纸不仅是一门传统艺术,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薛广明对剪纸的热爱愈发深沉。他不断尝试创新,将内心深处的情感更加细腻地融入剪纸作品中。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剪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剪出的作品富有动态感和生命力,令人赞叹不已。
巧手剪世界
薛广明不满足于在剪纸领域的成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报名学习了皮雕课程,学习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技巧、分享心得。
受到皮具修复和皮雕艺术的启发,薛广明开始尝试将剪纸艺术的元素与皮具修复和皮雕技艺相结合。他巧妙地运用剪纸艺术中的寓意和情感表达,创作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既美观实用,又饱含着他独特的情感和寓意。这一阶段的剪纸风格进一步拓展,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表现手法,使其作品更具现代感和创新性。
剪纸二十年来,他用一把剪刀将普通的宣纸通过巧妙地设计与制作,展现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创作过程中,薛广明会先选取合适的故事,然后手绘每一部分的构图,精心剪裁,完成一幅幅细节丰满、折射时代变迁的剪纸作品。赋予了每个作品不同的吉祥寓意,让每一幅剪纸都成为一个故事,一个美好的祝福。
2007年,薛广明结识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美术学院王红川教授。王红川的言传身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王教授的悉心鼓励和指导下,薛广明投身于剪纸艺术的海洋,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并积极参与各类重要展览。
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他的作品在众多比赛中屡获殊荣,包括在全国剪纸比赛中荣获金、银、铜奖,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彰显了他对剪纸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
技艺代代传
现在的薛广明,希望自己的作品风格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同时呼吁年轻人能够接触到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从而激发对传统艺术的兴趣,投身到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中来。
“现在,我想把这一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推广至更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多元化的途径,让剪纸艺术焕发新的生机。”薛广明说。
薛广明多次走进社区,举办剪纸培训,邀请居民亲手体验剪纸的乐趣,感受指尖下的传统文化魅力。他还走进学校,将剪纸技艺融入美术课程,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同时走进景区、商圈等人流多的地方,设立剪纸艺术展示区,不仅展示了精美的剪纸作品,还现场演示剪纸技艺,让市民游客在休闲的同时,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次走进社区、学校、景区等地对剪纸艺术的普及和推广,看到大家被剪纸艺术所吸引,亲手尝试并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剪纸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爱好和事业,它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这些活动,我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决心。”薛广明说。
一把剪刀、一张纸,让薛广明与剪纸艺术紧密相连。在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中,他的剪纸作品巧妙地融合了旧日与现代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