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边境线上 跨越80℃的坚守与热爱

日期:11-08
字号:
版面:第07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通讯员 敖日其楞 记者 张海芳 11月1日14时,满都拉口岸秋高气爽,最高气温10℃。包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结束为期一周的执勤轮次,完成勤务交接,启程返回包头市区。 通勤大巴上,执勤一队的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陈建平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感慨道:“此时的气温意味着一年中执勤的中间点,马上要入冬了……” 满都拉口岸夏天地表温度超过50℃,冬天最低气温-30℃。寒来暑往中,包头边检站执勤一队以慎终如始的坚守与热爱,轻吟横跨80℃的岁月之歌。 “边防卫士”扎根包头 2019年11月,包头边检站执勤一队正式组建。由于是从原武警边防部队官兵集体转隶为移民管理警察,队伍中非包头原籍、年龄30岁以下的民警占比达65%。从军服换成警服、由现役制转为职业制,面对“要在异乡干到退休”的顾虑,少数单身民警一度产生“脱衣服、换地方”的想法。 如何让这些青年民警在包头真正安心、安身、安业?成为支部班子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使人心安宁,需要脚下有根。办好“扎根”事宜的关键,关键在党。 经历一年多的摸索,执勤一队党支部以打造“家国”党建品牌为抓手,教育引导民警深入学习包头历史、接触包头百姓、了解包头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全体民警对包头这座城市的情感、认同。 2021年7月,执勤一队党支部在包头市王若飞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王若飞寄语革命青年的八个字“精通业务,埋头苦干”,被当作执勤一队的队训。 革命先烈在包头开展革命斗争的事迹、留给世人的铮铮誓言,逐步成为执勤一队民警的行动准则。民警李尚获评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干部”,3名民警荣立三等功,16名民警荣获嘉奖。 业务精英“持章上岗” “终于过了!”今年10月14日,2024年度全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检查员专业能力等级评定考试成绩揭晓,顺利通过考试的执勤一队民警刘禹高兴地说。 检查员专业能力等级评定考试于2021年首次开考,是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深化移民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打造高素质过硬边检队伍的现实需求,旨在全面提高检查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切实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 在执勤一队,像刘禹一样由原现役士兵转改为人民警察的民警有17人。之前,他们主要执行出入境交通工具的监护、口岸限定区域巡逻管控等任务,对于出入境人员及使用证件的查验接触较少。面对转隶后的工作需要,执勤一队自发组织民警开展“一对一”帮扶共学。经验丰富的老检查员们带着士兵学知识点、避易错点,经常从晚上8点勤务结束后学到深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执勤一队整体业务水平很快有了明显提升。 2024年考试后,执勤一队具备初级检查员资质的民警达到92.5%,并在全站边检业务竞赛中斩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刘禹也顺利地走上验证台,开始了“持章上岗”的职业生涯新篇章。 “双翼神马”守护国门 10月29日,执勤一队助力满都拉口岸单日过货量突破53000吨。10月30日,执勤一队助力口岸单日过货量跃升至54000吨。 通关量连创新高,执勤一队的民警们都很兴奋。民警李尚打趣道:“货运通道里车流排成长龙,我得严查细验,又得保证通关效率,感觉盖章都盖出火星!” 热忱,是执勤一队全队民警在一线执勤中体现出的特质。执勤一队队长李文强在谈到这种特质时说:“大家在执勤时都很卖命,因为有守护家园的使命感。” 在经年累月的一线工作中,全队民警已经把包头这片热土当成了自己的家,也拥有了长情于斯、践诺于斯的感恩之情。得益于边检站扎实开展的暖心惠警工作,该队10名青年民警通过参加警地青年相亲联谊会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在包头成家立业。包头成为大家的情感归宿,建设包头也成了大家的奋斗目标。 “《草原晨曲》的旋律有时候就在我脑子里回响,我觉得移民管理警察就是飞驰在国门口岸的‘双翼神马’!”民警李兆来说。 11月1日18时,经过4小时、300公里的长途跋涉,执勤一队终于返回边检站机关,民警们拖着行李和疲惫的身体走下通勤大巴,脸上却挂满笑容,笑容里荡漾着充实的工作和美好周末交会时的那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