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鑫
◎记者 赵永峰 摄影报道
眼神清澈,面容清秀,镜头前思维敏捷,知识储备扎实,这是刘景鑫留给很多人的深刻印象。
90后,从业仅3年,刘景鑫用旁人不知道的“狠劲儿”给自己的记者生涯刻下了第一个印记——第25届记者节,包头市融媒体中心优秀新闻工作者。
从未想过荣誉,只想让自己的青春更精彩,只想让“记者”这两个字在肩上更有分量。带着这样的执念,2021年11月,刘景鑫成为包头电视台的出镜记者。
当时正值融媒发展初期,第一眼见到刘景鑫的部门总监笃定她的潜能,鼓励她做“全媒体记者”。
新媒体看似谁都能玩,但要在主流媒体中呈现,可不是简单地玩玩。刘景鑫给自己留下狠话,一定要做出个样来。
第一个新媒体产品“融媒主播说”,刘景鑫写文案、设计场景,完成拍摄后自己剪辑、制作特效,两分多钟的视频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熬了一个星期的作品被认可,高兴之余是巨大的压力,可要想给每天发生的新闻找到一条百姓喜欢的新路,需要持续的付出和高强度的“头脑风暴”。
2022年10月,刘景鑫作为前方记者之一,参与到包头新闻《非凡十年》的策划报道中。她选择了“硅产业”作为切入点,如何把这样的“硬选题”用新媒体的方式做精做新,用新闻的方式做深做广,“有意思”三个字成为定锤音。用百姓的话说百姓想听的话,刘景鑫走进现场把包头“硅产业”发展讲成了故事。
最初想做演播室里主持人的理想,在广阔的新闻沃土上找到了答案。刘景鑫把新闻现场当成演播室,彻底打破主持人和记者之间的壁垒,在与技术、后期、摄像以及其他文字记者的配合下,用全媒体形式完成了《非凡十年》《走,到项目现场去》《我们正芳华》等多个大型策划报道,也收获了很多全媒体报道经验。
刘景鑫说,她特别感谢进入新闻行业就遇到了好领导和优秀的老师们,深深地感谢身边的同事们包容她的奇思妙想,且让这些变为现实的努力。
练就“火眼金睛”,练出“魔法剪辑术”和“社牛达人功”,践行“全程、全员、全息、全效”思维,刘景鑫正在努力把自己历练成提笔能写、对镜能播、扛机能拍的“六边形”全媒体“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