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成为时代“追光者”

日期:11-11
字号:
版面: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楷谨(图片由本人提供) ◎记者 赵永峰 时而古灵精怪,时而严谨端庄,时而又锐利锋芒……深入接触李楷谨的人,都会被她不同的特质吸引。熟悉她的人都感叹,“多面”也许是媒体发展到今天,新闻人该有的一种能力。 包头马拉松,李楷谨不仅要作现场常规报道,新媒体产品和短视频综述也手到擒来;两会报道,委员专访、深度报道,前一秒还幽默风趣的她,深刻的文字又让人刮目相看;刚火起来的短视频带着百姓看报纸,李楷谨妙语连珠,语速快到让人不敢喘气的节奏,形成了“楷谨式”风格。 在全媒体发展的今天,李楷谨是最快的转型者之一,那种快,就如同她做新闻的作风。 2013年研究生毕业,李楷谨考进了原包头日报社,短短接触之后,她就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这个职业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新的人和陌生的领域,记者职业带给她的不只有新鲜感,更多的是挑战性。 新闻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刚入行的那些日子,李楷谨也苦恼过,不服输的她不断给自己加压。刚开始做时政记者,她曾被“严谨”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便这样她也没有退缩,告诫自己这是磨砺性格的最好机会。一篇篇高水平的时政报道被认可,那个爱笑的李楷谨,笑容里蕴满了笃定向前的力量。 从时政记者转行,做经济新闻、体育新闻,做新媒体,因为有了厚重的积淀,李楷谨的新闻作品凭借独特的角度、讲述的故事,在融媒体时代,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今年9月,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包头召开,李楷谨负责会前的综述报道。如何让自己的报道与包头打造储能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和“中国储能之都”保持高度一致,像沉重的大山摆在了她面前。领域完全陌生,只能熬夜学习、找专家解读、进企业采访,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第一篇报道在微信公众号发表后,创下6000多的点赞量。 深度报道的长文不好写,新媒体的几句话更是难上加难。成为全媒体记者后,因为要出镜,要在几十秒时间里解读出最新的政策,每次写文案,李楷谨说都会“脱层皮”。 “脱层皮”就是蜕变,李楷谨喜欢这种化茧成蝶的变化。她说,遇到融媒体时代是新闻人的幸事,她会继续提升能力,从“融”应对,成为时代“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