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樊树志说:工作是最好的养生
日期:11-07
《重写晚明史》书影
“晚明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没有晚明大变局,就不可能有晚清大变局。这个观点有些大胆,但现在得到了李伯重先生的响应。”88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樊树志再次谈道,“没有晚明,何来晚清”,20多年前他就提出“晚明大变局”概念,并提出要把晚明中国社会放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大变局中来讨论,把中国内部变化和世界变局结合论述,这种学术视野和前沿意识在业内引发热议。
近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与中华书局举办的“樊树志教授《重写晚明史》(五卷本)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樊树志回顾从事学术研究的历程,从早期专攻明清社会经济史,到将研究重点转移至江南市镇,再到开启持续20年的晚明史研究,其学术生命力惊人旺盛。2004年首次提出“晚明也有大变局”学术论断,其间出版多种专著,?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在继《晚明大变局》后陆续写出第二卷《新政与盛世》、第三卷《朝廷与党争》、第四卷《内忧与外患》、第五卷《王朝的末路》,以200余万字篇幅、全球史宏阔视野呈现了晚明及其前后百余年波澜激荡的历史。他说自己把学术研究时间延长了至少20年,并在采访中表示“做自己喜欢的事,工作就是最好的养生”。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虞云国指出,阅读《重写晚明史》时有两个观点引起他进一步思考,一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与欧洲几乎同步”,二是用全球史眼光来看,“没有晚明大变局就不可能有晚清大变局”。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表示,以往人们谈论世界这几百年的变化时常常落入西方话语的陷阱,即默认西方带来的现代化是好的,这遮蔽了讨论历史的另一维度。何种文明能够更大限度地抵制侵略?换个维度看,中国可能做得更好。“不要单向度地接受西方的现代化,要走出新的道路来。这是本书带来的启发。”(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