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晨歆
9月23日,以体验金华本土方言为特色的婺州方言馆在武义县履坦镇范村正式揭牌开馆。这是金华首个方言馆,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为渐行渐远的乡音搭建一个活态传承的平台,让游客在乡愁记忆中感受方言的独特魅力。
婺州方言馆所在的范峻明古宅,是清代民居,由三合院和东附屋组成。展馆依院排布,展览形式包括实物展示、图文展示、音像展示和书籍展示等,展现了金华乡村的市井风貌及对方言的保护、研究成果。
走进展馆,浓厚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老式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从竹编提篮、木制风车到传统的农耕器具,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过往岁月的记忆。
更特别的是,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被赋予了“声音”。每个用具旁边都设置了一个醒目的互动按钮,参观者只需轻轻一按,耳边便会响起地道的金华各县(市、区)方言对该用具的称呼。同样一个词、一句话,不同地区的表达方式大相径庭。展馆里,游客兴致勃勃地听听这个,感受下那个,在趣味互动里了解婺州方言的丰富性与内部差异性。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方式,打破方言传承的壁垒,尤其是激发年轻一代对方言的兴趣。”婺州方言馆创办人、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方言研究院副院长王洪钟介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些老物件是陌生的,本地方言可能更是陌生。将两者结合,用科技手段让方言‘活’起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借助馆内触摸一体机,可观看以八婺大地10种方言(金华、汤溪、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浦江、武义、磐安、宣平)为载体的谚语、谜语、童谣、故事等视频,游客还可以通过图文、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将原汁原味的金华方言“带回家”。
据悉,未来婺州方言馆计划开展方言沙龙、方言教学、民俗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其作为方言活态传承基地的功能,让古老的婺州乡音在这片土地上持续回响。
当天还举办了《浙江方言常用字典》《浙江方言资源典藏》(第2辑)新书发布会及赠书仪式,参加首届浙江方言文化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则开展了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