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俊磊
每逢佳节,消费市场便迎来一波高峰。然而,节日消费热潮并非完全自然生成,其背后也有政府、企业与市场主体精心布局、提前谋划之功。要让节日经济真正热起来、火起来,就必须下好先手棋,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先手棋源自棋类术语,意为在对弈之初率先落子,掌握主动权。在经济运行中,先手棋意味着在关键时间节点提前研判趋势、精准布局资源、主动引导预期。节日经济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与集中性,消费高峰短暂而密集,若等到节日临近才仓促应对,往往错失良机。
下好先手棋,是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举措。节日作为情绪高点,是撬动消费的绝佳契机。但消费者信心不会凭空而来,需要政策引导与市场供给的双重支撑。提前出台消费补贴、发放消费券、推出文旅优惠,能够有效降低消费成本,增强消费意愿。另外,企业若能提前捕捉政策动向,结合节日主题推出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或许也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如何真正下好节日经济的先手棋?首先,政府要发挥统筹引导作用。例如,建立节日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机制,提前研判消费趋势、人流车流、市场供需等关键指标,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加强跨部门协同,统筹交通、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力量,确保节日期间公共服务高效运转。更重要的是打好政策提前量,如提前公布假日安排、消费激励政策、重大活动信息等,引导企业与公众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
其次,企业要增强市场敏感度与战略前瞻性。节日消费不仅是销售节点,更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窗口。企业应建立节日营销的长期规划机制。从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到营销传播均需提前布局。例如,食品企业可提前研发节日限定产品,文旅企业可提前策划主题线路,零售企业可提前与平台对接促销资源。同时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精准预测需求,避免库存积压或供应不足。
再次,要注重先手棋与后手棋的衔接。下好先手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系统工程。节前的预热与布局,必须与节中的执行与服务、节后的复盘与优化形成闭环。企业若只重节前宣传,忽视节中体验与售后保障,极易引发消费者不满,损害品牌声誉。同时,也应避免节日一过、万事大吉的心态,及时总结经验,将节日经济中的成功做法常态化,形成可持续的消费促进机制。
下好先手棋的意义远不止拉动一时消费。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动作为、前瞻布局的治理能力与市场智慧。在节日经济中率先落子,不仅能抢占市场份额,更能塑造品牌形象、增强用户黏性、提振市场信心。唯有相关部门与市场主体共同下好先手棋,才能让节日经济真正成为拉动增长的加速器,才能真正让消费市场热得起来、旺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