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媛媛 徐桢瑾/文 钟路/摄
昨天上午,“万相重光——浙江佛教艺术千年大观”在金华市博物馆开展。时隔15年,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的“水月观音”再次回乡,引发如潮好评。
一站式观看150余件(套)文物
本次展览以浙江佛教历史脉络为主线,以时间为序,分为“东南佛事兴”“吴越万佛显”“佛影照人间”三个单元,展示来自全国33家文博机构的佛教造像、经卷、塔幢、舍利容器等150余件(套)珍贵文物,全面展示浙江作为“东南佛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成就。
展览吸引了一批全国各地的文博工作者到金华参观。来自杭州市富阳区博物馆的宋子琪专门带了相机,在展馆内拍了不少照片。“这次展出的文物很丰富,让我对浙江地区佛教文化的发展有了清晰的了解。”他说,展览中有很多重量级文物,平时难得一见,往常要跑很多博物馆才能看到的展品这次一次性看全,对于文博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次展览还包括了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的部分文物和金华各县(市)博物馆收藏的珍贵佛教文物。徐进来自桐乡市博物馆,他对万佛塔地宫出土的文物尤为感兴趣:“通过这次观展,我了解到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了180多件文物,数量庞大、造型精美,让我很震撼。”
“水月观音”引发广泛好评
观看“水月观音”是很多市民和游客此次观展的主要目的。
“很少看到这样大型且集中的佛教文化艺术展,特别是从国博借展回来的‘水月观音’,它的制作工艺、精美程度,让人看了深受触动。”贾暐来自大同市博物馆。她说,通过展览不仅看到浙江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感受到南北地域的文化差异。
来自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李莉表示,在北京时她经常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博里的精品文物琳琅满目,她并未特意留意到这尊“水月观音”。“今天仔细欣赏了这件文物,那些蕴含着民族特色与历史底蕴的元素,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1957年出土后,“水月观音”作为金华万佛塔地宫中最精美的一件文物调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并入选《中国古代最精美文物图集》,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例证。同时,它作为金华出土的最精美文物之一,寄托着家乡人民对本地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
金华市博物馆在布展上花了不少心思,专门为其开辟一个“单间”,并按照国博标准,设置了一个别致的展柜,让参观者能360度欣赏“水月观音”之美。同时,还展示了两块万佛塔地宫刻经文石内壁,打造出一个以“万佛塔地宫”为空间概念意象的独立展示空间。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研究馆员黎毓馨透露,这两块万佛塔地宫石每块近1500千克,布展时克服了诸多困难。
展品动态上新 国庆开放夜展
当天,朱剑虹专程从上海来到金华,赶在第一天看展。她表示,之前在平湖看过“渺渺大象——浙江古代造像艺术展”,这次是专门为“水月观音”和《开宝藏》等之前没见过的国宝级文物而来。同样从外地赶来看展的,还有张蕾和她的朋友。“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震撼,展览通过文物讲述了金华的在地文化。”张蕾表示,等其他展品陆续上新后,还要再来金华。
本次展览是金华市博物馆建馆10周年的献礼特展,展品是动态变化的。“水月观音”、吴越国铜阿育王塔、《开宝藏》等文物的展期至10月26日。10月28日至11月30日,将有吴越国墨书白描和《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画卷上新,吴越国刻本《金光明经》则会在12月2日上新,于万佛塔出土的南朝鎏金铜菩萨像预计10月下旬与观众见面。整个展览将于2026年1月18日结束。
10月1日至8日期间,市博物馆将开放夜间场次,开放时间延长至20:00,19:30停止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