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开发区新增两项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日期:09-26
本报消息(记者 吴璇 见习记者 吴琼)近日,第九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七大类,其中金华开发区、永康市、浦江县、磐安县联合申报的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以及汤溪城隍出巡习俗共两项入选。
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中的榫卯结构传统技艺以木作实践为核心,涵盖橱柜、衣柜、木门等家具制作,制作融合传统工具与现代机械,制作流程包括平地基、采购木料、木工制作(选料、画线、开榫、安装、刮磨),制作周期约两年。工艺要点为传统平板木销、锥形木销、木榫的精准运用,突出全榫卯结构特色,无需钉子,通过木构件凹凸咬合实现稳固耐用。当前,榫卯结构传统技艺实现多元化发展,古建修复方面,完成多个明清建筑修缮项目;现代定制市场方面,推出全榫卯整木家装、可拆卸榫卯家具等创新性产品,扩大收入规模,第三代传承人朱辉建立非遗研学基地与体验工坊,推动技艺融入文旅产业。
汤溪城隍庙被誉为江南第一庙,“城隍出巡”开始于1480年(明成化十六年),融合祭祀、舞蹈、巡游等元素,每年元宵节期间举行,持续多日,以祈福国泰民安,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成为汤溪古镇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活动中,出巡前需在城隍庙举行隆重祭祀,包括宣读祭文、领队敬香、向城隍神敬酒等仪式,巡游时则由舞龙队开道,随后是装饰华丽的城隍花车,且巡游全程伴随长号、鼓乐、鞭炮声,部分村落还会加入舞狮、抢头杵等特色民俗表演,吸引民众参与。
近年来,开发区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通过举办系列品牌活动、强化多方联动机制、探索活态传承路径,在非遗传承与保护领域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开发区共有省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工坊2家、市级非遗项目12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