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从一校一品的特色学校 到一生一技的特长学生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7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 叶骏

当前,部分地区和学校热衷于创办“特色学校”,许多学校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打造并宣传自己的“特色”。但不少学校特色化发展已被严重异化,用少数人的光环遮蔽了多数人的成长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功利主义对教育本真的背离。

9月17日,在一次校际交流活动中,金华市环城小学党支部书记姚晓芳在介绍学校办学历史时,特意提到这样一个令人警惕的情况。他认为,摒弃“特色办学”的功利思维,需要学校团队保持战略定力;当学校不再用特色装点“门面”时,教育才能真正回归立德树人。当然,这需要学校管理者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让教育管理从“个人秀场”回归“集体耕作的田野”。

“当每一位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闪闪发光,当每一个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能被看见,学校的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姚晓芳表示。

这番介绍让记者深有感触。当下,我们都在提倡践行五育融合,学校要做的不是评价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引导学生要“成为怎样的人”。“特色学校”与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它应该是在一个领域的强化深化与高举托举,当集中部分优势资源办特色时就容易出成绩,容易做宣传为学校形象甚至校领导成绩“加分”。但难免会有少数学校功利心太重、“用力过猛”,为特色荣誉偏废甚至打压其他项目与工作,实则所谓“特色”很难适合人人,或者说单项“特色”也很难完全满足全体学生实际需求,学校需要提升内涵特色发展,而学生需要挖掘潜能全面发展。

过去教育界流行“一校一品”,不少学校被个别项目标签化,更多学校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兴趣、个性与特长,搭建多元平台助力孩子“一生一技”,找到自我奋勇逐梦。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与天赋,学校本就应当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平台与活动推进全人教育落地。

在9月3日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的发言——从建硬件转向强育人,让每个孩子享受个性化教育,同样颇具前瞻性与启发性。方青提到,当下经历的大规模大班额,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阶段性需要。未来教育必须朝着“小学校、小班额、个性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毕竟教育的根本,是人和人之间的深度交流与正向影响。说到底,教育最大的力量在其公平,而最大的公平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遇上好老师、接受好教育。

说到底,教育就是发现并助推无限可能性,学生有选择的自由,而学校与老师要有包容的智慧与圆满的能力。“特色学校”可以有也应该有,但不能追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应让特长个人、特色学生,像花草树木一样沐浴阳光“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