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义乌工会“三新融合”改革的二十载暖心答卷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18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王志坚 通讯员 吴婷 文/摄

当工会维权变得像网购一样方便、当异地维权不再长途跋涉、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找到“娘家”……义乌市总工会用20年的维权机制创新探索,织就一张覆盖全域、贯穿全程的维权服务网。

2000年,义乌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成立工会维权专门机构,首创劳动争议职工工资债权工会让渡机制。2005年,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在全国性会议上被重点推广。20年来,义乌各级工会的纠纷调处成功率逐年上升,受理量逐年下降,当初的创新之举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无数劳动者遮风挡雨。

“三源联治”从单打独斗到系统覆盖

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吸引了超百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渠道不畅、跨区域就业带来的维权难等问题层出不穷,维权工作如何跟上步伐?义乌市总工会锚定新领域、新业态、新基地三大关键场域,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源联治”工作格局。

劳务关系问题的源头在基层,预防预警和依法维权的关键在创新组织链、畅通信息链、织密防护网,让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触达片区、企业、劳务输出基地等三大源头,尤其应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有效覆盖新片区、新业态、新基地。

义乌改革工会干部传统配备方式,通过“上挂下派”,在全市14个乡镇(街道)总工会共增补兼职委员114名,兼职副主席35名,选派13名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到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作。目前,基层一线人员在义乌市总工会常委会中占比达37%。在该市14个乡镇(街道)总工会下创新设立34个片区工委,在新兴特色小镇、创业平台、楼宇商圈、专业市场等组建联合工会118家,有效破解各乡镇(街道)企业较多、管理幅度大、工会管理工作难以做到位等问题。

义乌市总工会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到党组织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落实到哪里。以“123+X”模式开展新业态工会组织建设,即培育职工之家1大窗口,规范组建换届和民主管理2项制度,建好工会干部、流动会员、工会志愿者3支队伍,创新“X”类工会服务品牌。目前新业态有各类工会组织126家,其中单建工会101家,成立了包括义乌市快递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和快递行业协会联合工会等在内的联合工会23家、工会联合会2家。按“清单建”“分类建”“联合建”的方式,广泛吸纳新业态企业职工入会。近年来,共吸纳8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

维权工作不仅要“广覆盖”,更要“精准达”。义乌市总工会创新“东西协作”机制,聚合跨区域维权合作基地,与江西、河南、贵州等省所在的劳务输出大县建立合作,构建起覆盖就业全周期的跨省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5个跨区域维权合作基地,累计为超13万名跨省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此外,义乌市总工会还设立老乡服务办公室,聘请同乡作为联络员,用乡音乡情化解纠纷,跨省纠纷协同化解率达70%。

“三级联动”从事后处理到源头治理

维权工作不能只“灭火”,更要“防火”。义乌市总工会深知防优于治,创新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将维权防线向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保障全流程延伸,在源头筑起防火墙。

事前预防是关键。义乌市总工会狠抓法律监督团队,打造工会监督体系。通过深度挖掘基层工会的潜在力量,有机整合基层劳动关系信息员、劳动纠纷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等多支工作队伍,将维权工作的触角精准延伸至辖区内每一家建会企业和园区。建立起一支市、镇街、企业三级1172人的信息员队伍,动态收集劳动关系信息。1841家基层工会设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形成一张集预防、预警、调解于一体的防护网。同时,义乌市总工会还引导各级工会运用“一函两书”机制,实现“抓前端、治未病”。

事中处置求高效。除了将三级监督网络延伸至最小单元格,实现基层快速响应矛盾,义乌市总工会还创新“律师坐班+巡回受理”模式,57名专职律师进驻镇街,定期深入企业巡回接访。这种移动维权模式,把法律服务送到职工身边。同时,在已建非公企业基层工会配备1~2名劳动法律监督员,常态化开展矛盾排查化解,通过“监督员日常排查+律师专业处置”的联动模式,畅通职工诉求表达直通车。

义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在全省率先设立工会派出庭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维权合力。面对案件受理量大、积压严重的挑战,义乌市总工会选派业务骨干协助仲裁委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今年以来,已参与100余起案件的开庭工作,有效缓解仲裁压力,提高案件处理效率,为职工快速解决纠纷提供有力支持。

事后保障重长效。为实现职工工资合理增长,让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义乌市总工会还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每年初会同“三方四家”成员单位联合下发文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并聘用3名工资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常态性开展监督检查和业务培训,推动单独建会企业全面落实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能级工资协商,引导企业建立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工资分配制度。目前,义乌共有1115家企业完成工资集体协商,96家示范企业建立技能薪酬制度,不仅实现“技高者多得”,也让劳动者权益保障从“保基本”向“促发展”升级。

“三新融合”从线下跑腿到指尖办理

在数字化改革浪潮中,维权工作如何借势而上?近年来,义乌市总工会在创新维权模式上,不断加强数字化改革,用数字链整合组织链、防护链、服务链,加速四链融合,全方位满足职工需求“在线办”“一键办”,打通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3年初,义乌市总工会匠心打造“金地瓜”维权服务平台,也称“维权宝”网上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浙里办”App、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精心构建职工服务端和工会治理端。以需求为驱动,深入梳理重大需求清单,积极引入前沿技术,搭建起定量闭环的义乌维权服务体系。创新构建维权业务新模式、完善职工维权一站式解决机制和纠纷解决体系,创新推进普惠服务新方式,创新推动共同富裕新渠道等核心业务,有效攻克职工维权、工会服务、东西部协作及工会会员数据利用等难题,大大提升职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2023年10月8日,“金地瓜”维权服务平台荣获“全国互联网+工会维权服务”优秀案例,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者,彰显了其在工会维权服务领域的卓越创新与突出成效。

有了“维权宝”网上服务平台,职工只需轻点手机,就能在平台上获取法律咨询、进行投诉及获得法律文书代书等服务,真正实现“足不出屋事可解决”。“维权宝”平台当年就展现出强大的服务效能,线上访问人数超5万人次,为700余名职工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受理纠纷142起,通过调解成功结案127起。同时,企业职工还能通过“维权宝”职工信箱向义乌市总工会反映相关信息,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

义乌市总工会创新打造数字仲裁庭,构建线上纠纷化解新范式。突破传统办案模式局限,数字仲裁庭实现“受理排期—庭审调解—办结归档”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全面推行无纸化办案,从根本上破解仲裁全链条数据壁垒。

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方式变革,更是理念革新。义乌市总工会通过数据画像精准匹配服务资源,强化与省外劳务输出县工会的数字协同,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推动维权服务版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二十年磨一剑。义乌市总工会通过持续推动工会维权模式向协同服务、源头预防、数智治理转型,蹚出一条创新之路、担当之路、为民之路,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县域善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