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夏冰 文/摄
9月16日,晚霞倒映在婺江江面上,两艘龙舟划开水面,船桨激起波浪。18时30分许,金华女子龙舟队正在夜训。
训练场地位于金华开发区五百滩公园双龙大桥桥下,当日最高温度达38℃,桥下相对阴凉。“在这里训练再好不过了。”金华女子龙舟队领队翁时文介绍,2021年,市龙舟队龙舟训练基地落户金华开发区,五百滩附近水域水面宽阔,且深浅适中,满足国际龙舟大赛1200米、6赛道的比赛场地条件。
前段时间,因婺江水位下降,队伍停训。9月初水位恢复后,他们马上投入复训,为即将到来的浙江省第五届体育大会的龙舟赛事做好准备。
传统项目登上国际舞台
今年7月,在德国勃兰登堡举办的第17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上,金华女子龙舟队一举获得老将A组小龙舟200米、500米、2000米3个项目的金牌。这支队伍平均年龄超过40岁,非专业出身,无全职训练,却交出一份完美的成绩单。
金华女子龙舟队成立于2017年,师从知名教练伍新成及其学生盖勇。“我当时在广东观看龙舟赛,那种比赛状态、观众氛围,让我一下子就‘陷’进去了。”翁时文折服于这项运动的魅力,广东是龙舟赛事的重要发源地,有了伍新成的悉心帮助,金华很快就组建了一支龙舟队伍。
在伍新成看来,金华“三江六岸”水流平缓、水面宽阔,拥有优美的比赛环境、便利的补给条件和两岸得天独厚的观赛区等条件,是国内难得的城市龙舟运动黄金区,天然适合举办各类龙舟赛事。
队伍组建后,训练步入正轨,金华女子龙舟队逐渐在各大赛事中崭露头角。2019年,金华女子龙舟队参加首届中国龙舟大奖赛,战胜众多专业赛队,取得全国第五的好成绩;2021年,该队在第十四届全运会龙舟比赛中表现出色,并参加省委、省政府奥运全运健儿总结表彰大会;2023年,该队代表中国参加在泰国芭堤雅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龙舟锦标赛,收获一银三铜。今年,她们再次出征世界龙舟锦标赛,在德国包揽3金。
此外,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以金华女子龙舟队为班底组建的浙江冰上龙舟队,取得5人龙舟200米项目女子组季军,实现浙江省在群众项目冰上龙舟比赛中奖牌零的突破。
“去泰国、德国参赛,我们看到作为传统项目的龙舟,在国际上吸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爱好者,影响力逐年增大。”翁时文说,不仅参赛者精神振奋,观赛者也深受感染。在德国比赛时,现场有几千人围观,场面热闹程度不输国内的龙舟赛。金华女子龙舟队的竞争对手实力强劲,整个赛程激动人心,在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前三条龙舟几乎同时撞线,肉眼难辨先后。“就赢了那么‘一筷头’。”翁时文笑着形容,就是这几十分之一秒的优势,让这群金华运动员成为世界冠军。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龙舟项目都作为表演项目亮相,这极大提升了龙舟运动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目前,龙舟已启动入奥程序。
一船人互相成就的故事
与其说这是草根逆袭的故事,金华女子龙舟队队长诸葛磊更愿意描述为平凡生活中的一次闪光。“一船人同心协力,冲向共同目标,是龙舟运动最大的魅力。”
诸葛磊是中国银行金华市分行一名工作人员。2014年底,她遭遇一场车祸,导致双下肢粉碎性骨折、肋骨骨折、内脏受损。她不仅要从病痛中恢复身体,还面临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的重建。
2017年,经过艰难的治疗,她取出体内的内置物。2020年通过朋友介绍,她接触到龙舟运动,刚开始抱着“玩票”心态,想锻炼一下身体。在大家的鼓励、帮助、督促下,她成为一名龙舟队队员。从手无缚鸡之力,到卧推最大重量60公斤,从跑5公里,到完成人生第一个马拉松,从户外游泳零基础,到参加户外游泳比赛……每一次努力取得微小进步,慢慢叠加后,成就了诸葛磊闪闪发光的人生。
“龙舟人都有一颗宽广的大心脏,这是一船人互相成就的故事。”她说,目前金华女子龙舟队共有20人左右,教练盖勇用自己16年的龙舟生涯,让队员们看到他对这项运动的执着与热爱。
盖勇肤色黝黑、身材高大,是教练伍新成的学生。每当队员们下水训练,他就会拿着秒表、哨子,骑着一辆配备小喇叭的自行车,在岸上跟着龙舟行进。他从2021年9月开始训练金华女子龙舟队。“这批女运动员身高有优势,适合练龙舟。”他因地制宜制定训练计划,增加力量训练、拓展训练,大家为了共同目标咬牙坚持,这支队伍逐渐有了战斗力。
队员蔡云辉是东北人,在金华工作生活多年,龙舟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龙舟队工作日早晚两练,周末和节假日则全天训练。队员们反复划桨、练习配合,完成转向、加速等动作,冬天顶着寒风、夏天蚊子叮咬坚持训练。“我们都是普通人,刚开始坚持不下来,但每个人都不想成为团队的短板。”蔡云辉说,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模式,不仅提升了队员们的体能和技术水平,更培养了她们之间的默契和团队协作能力。
如何打好“龙舟牌”
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姜家社区的王顺强是龙舟爱好者,他从小长在婺江畔,偶尔会参加龙舟比赛的赛道布置工作。“每次看到龙舟冲出去,我内心都很激动。”
龙舟项目可观赏性强、文化底蕴深厚,越来越多人参与到看龙舟、划龙舟的队伍中来。翁时文十分看好近年来的龙舟发展势头,认为龙舟是刻进金华城市DNA里的特色项目,但资金与后备人才短缺是队伍发展的“拦路虎”。
金华女子龙舟队长期以协会模式运作,资金来源单一,在训练设施更新、高端教练聘请、赛事差旅保障等方面常受限制。而年轻群体参与意愿不足,新鲜血液补充困难,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断层,制约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队伍的国际赛事适应能力有待提升,竞争压力也日益凸显。在征战国际赛场时,队员面临对陌生赛事器械不熟悉、赛前缺乏充足休整时间等问题;加拿大、美国等传统龙舟强队实力不容小觑,队伍在战术应对、规则适应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应该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保持优势,甚至更进一步扩大优势。”翁时文说。
面对这些挑战,金华各界及队伍本身都积极探索对策,为发展注入动力。在政策支持层面,今年5月,《金华市龙舟运动振兴八条举措》发布,从组建高水平运动员与教练团队、健全赛事体系、落实参赛奖励等方面提供明确指导,为队伍发展搭建政策框架。
有观点认为,若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金华女子龙舟队还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力。在人才建设方面,建立更完善的选拔机制;同时培育教练与运动康复、战术分析等专业人才,提升训练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资金渠道上,打破单一依赖,在争取政府资金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发“龙舟+”品牌、龙舟主题研学等项目,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此外,还需强化品牌宣传,提升队伍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支持金华龙舟运动发展。
“轻舟已过万重山”。金华女子龙舟队从金华“三江六岸”走向世锦赛领奖台,那些曾经看上去的不可能,都在坚持中变成了可能。未来,无论有多少挑战,这支队伍都将带着不服输的韧劲,激励每一个心怀热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