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 王卫英 通讯员 吴金泓)9月23日下午,兰溪市赤溪街道山背岗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麻利地将饭菜分装到一只只餐盒中,每份餐食分量十足。
“山背岗村60岁以上老人占30%,不少老人每天都来这吃饭,其他10个村的100多位老人也由我们负责送餐。”浙江颐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郑启棠边检查餐食边说。“从吃饭到看病,再到日常照料,我们都想帮老人考虑到。”
据介绍,除了“助餐”,养老机构的“六助”服务还覆盖了兰溪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月定期开展义诊,医生上门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工作人员还会主动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屋子;逢年过节上门开展包粽子、发月饼等活动,更让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饭后,山背岗村的老人们移步到村文化礼堂参加文娱活动。“我们推出‘文化礼堂+’模式,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家宴中心的功能深度融合,打造‘1+3礼堂融合体’,专门开设‘老年学堂’,让老人们从‘被动闲坐’变成‘主动参与’。”兰溪市文化特派员吴胜宏说。这座2020年建成的文化礼堂曾因开放时间不足等原因“门庭冷落”,去年下半年,他驻村后将礼堂打造成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阵地”。
晚上6时30分,山背岗村文化礼堂的灯光准时亮起。“咚咚锵——”随着鼓响,表演开始。打鼓队的成员动作整齐划一,鼓点铿锵有力;舞蹈队伴着音乐翩翩起舞;二胡与唢呐的旋律穿插其中,几位坐在一旁的老人跟着节奏轻轻点头。
“村里把空置房屋改造成了带舞台、灯光的场地,还请来老师教我们打鼓唱歌跳舞。”村民陈建红笑着说,她以前啥乐器都不会,现在不仅能打鼓,还能跟着乐队演奏民乐,太极、舞蹈也样样都学,“去年,我还跟着队伍去参加过比赛,站在台上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36岁的文化礼堂管理员赵东菲也没闲着,一会儿帮舞蹈队调整队形,一会儿给打鼓的村民递水,偶尔还会加入队伍,跟着跳上一段。“现在,村里有11支文艺队伍,好多人都是‘身兼数职’,打鼓的会跳舞,跳舞的也能奏乐器。”赵东菲说,以前老人们没事就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如今文化礼堂成了“欢乐园”,大家聚在一起学技能、玩乐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收获了快乐,“整个村都跟着热闹起来了”。
从正午的一餐热饭,到夜晚的阵阵欢歌,山背岗村用贴心的服务与丰富的活动,为老人们搭建起幸福的晚年港湾,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