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金华教研40年探索创新与成长积淀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7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叶骏 文/摄

34个学科参与,52位教研员执教公开课,36位教研员开设专题讲座,覆盖范围实现“全学段、全学科”,高中、初中、小学、职教、幼教、特教各自精彩……9月23—24日,市教育局组织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暨金华市教研员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一种独特而务实的方式展示初心与坚守,呈现极富创新意义的专业姿态和价值引领。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何东涛对这样的专业自信给予好评:这不仅是对教研员自身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学术勇气的一次集中检阅,更向全省生动诠释了“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本色,鲜明树立了“实践出真知、一线炼真功”的教研导向,充分体现了金华市教研中心扎根实践、反哺教学、引领发展的决心与担当。

聚焦课堂 教研员带头深耕教学实践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9月23日,在武义一中会议中心剧场,全市数百名教研员与高中老师观摩了两堂精彩的名师课: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李思慧和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吴巧阳,先后从音乐与语文的角度上公开课《扬州慢》,给人好课享受与无限启发。

这堂音乐课内容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九单元《文人情致》,主要通过文人的乐器——古琴音乐,和根据古诗词谱曲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风格特点。李思慧带着学生们赏析《阳关三叠》和《扬州慢》两首歌曲,通过这两篇文学价值极高的唐诗宋词,从节奏、声调、音色角度探讨音乐的情感表达规律,让学生们深刻感知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与文人音乐的特征,探究吟诵对古代歌曲节奏、旋律及曲式结构的影响。

吴巧阳的课用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朗读,让姜夔的“黍离之悲”穿越800年重现于课堂,从而引出课题“我辈发声,无人缺席。她将这堂公开课视为一节“公开的家常课”——一堂允许摸索、期待成长的真实课堂,就是和同学们一起,人人投入,一个不少,共同见证彼此的声音与成长。”

武义一中何俏老师听完这两堂名师课后直呼过瘾:不同的学科,相同的经典,一次大胆而成功的跨学科教学探索、一堂精准捕捉“音乐性与文学性高度统一”独特魅力的双师课……文学之舟和音乐之舟殊途同归,成功驶向‘诗乐相彰’的古典诗词探索之路。”

在为期2天的时间里,市教研中心及各县市区教研室的教研员们,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同步在武义一中、武义三中、武阳中学、武义职校、熟溪小学、武义县实验小学、武阳幼儿园、武义县培智学校等学校上公开课,组织互动评议、讲座等引领交流活动,掀起一阵老师听课学习的热潮。

市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蒋文华表示,一堂人人满意的好课只有理论上的可能,一堂真实的课方是切实追求。本次教研课坚持真实之道:课前不预上,但以任务为抓手;学生不预演,却以学习为中心。让课堂无限接近一线教师的日常样貌,尽力将课程理念融在日常课堂中,让我们的教研更加接地气。

金华教研

在全省形成更多“标杆优势”

1985年10月,金华撤地建市,原金华市(县级)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升格为金华市(地级)教育委员会教研室,指导全市的教育教学工作。2020年4月,市教育局教研室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为如今的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40年栉风沐雨,金华教研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先后承担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浙江省双减试点城市、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浙江省作业改革实验区、全国科学教育改革实验区等重要改革任务。其中,“三行五维全域推进评价改革”“三全三效全域推进作业改革设计与改进”两项实践,被列为浙江省教研室年度工作亮点,为全省改革提供“金华经验”。

金华教研不仅服务本地,更与外地同行主动分享经验:与新疆阿克苏开展名师同课异构、与四川巴中常态化交流、与湖北咸宁合作科学教研项目。其中,湖北咸宁日报曾以整版篇幅刊发《向金华学习什么?》,专题介绍金华教育经验,这是金华教研首次获外省主流媒体高度关注。

40年来,市教研中心始终将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批又一批教师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市名师、省特级教师,撑起一片晴空,成为金华教育的骄傲。

市教研中心形成了一支令人称羡的特级教师集群,专业实力令人骄傲:先后涌现方栋梁、殷茂心、朱昌元、周红星等16位特级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自2016年浙江省开展首批正高级教师评审以来,市教研中心所有参评教研员均顺利通过,彰显了过硬的专业素养。

市教研中心书记、主任周红星,向记者梳理了以特级教师为代表的育人模范、教学专家们的教育智慧与传承创新。

方栋梁老师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他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科研意识,重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验,努力使教研工作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殷茂心老师1994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曾任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金华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工作期间积极投身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省基础教育的两项改革与研究:高中会考制度的建立与义务教育新教材的编写,参与省高中语文会考标准的制定和高中语文会考试卷的命题工作,担任初中语文教材编委。

朱昌元老师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曾任金华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方面作了大胆实践和深入探索,形成富有特色的语文教育理念与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朴实、厚重、富有实效。

斯克良老师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曾任金华市教研中心主任。从事高中物理教学,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方法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部分学科更是在全省形成“标杆优势”:高中思政蒋一平老师参加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受到国家主要领导人亲切接见;中小学体育学科,27人获省课堂教学评审一等奖,蒋凯老师获中央电视台《我是体育教师》全国6强;高中物理,每年举办年度学术峰会,成为全省教研标杆;高中历史,7位特级教师、17人获省一等奖、10人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地理,6位特级教师,全省最多,且最早建设名师网络工作室。

小学数学学科队伍更是我市教研队伍深耕、传承与创新的一个典型,涌现出一批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代表:方栋梁、夏美丝、俞正强、郭慧、徐双莲等16位教师先后荣获浙江省特级教师称号,陈力、朱向阳、姚荣金、倪军健、吴新君等17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杨凯明、吴志坚、葛敏辉、郭骥、章颖等15位教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或华东六省一市课堂教学评比斩获一等奖。

这支人才济济的队伍中,既有浙江小学数学教学分会理事长、浙江省劳动模范,又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教指委数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使得金华市小学数学在浙江省享有独特地位,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良好影响。

教研展望

擘画金华教研新蓝图

教研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教研员队伍,作为连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教育行政与基层学校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的重要专业力量。

周红星表示,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金华教研将朝着五大方向迈进:打造“全省最活跃”的教研群体、筑牢“质量第一方阵”的教研支撑、丰富“每月创新”的教研活动、坚守“四大服务”的教研初心、完善“公平诚信”的保障机制。

走下讲台指导,走上讲台示范;勇于展示自信,乐于分享经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唯表示,举办此次全市教研员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于积极发挥教研的引领、示范和激发作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展示专业引领的新高度、彰显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激发教师队伍的新活力。同时,教研员队伍要努力争做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教学改革的“排头兵”、教师成长的“奠基人”。

何东涛代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致辞时表示,金华教研走过的四十年,是与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金华市教育质量持续攀升同频共振的四十年。金华教研系统不仅为金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撑,许多宝贵经验也在全省产生积极的示范辐射效应,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贡献了重要的金华智慧和金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