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推广“急救侠”新型应急救护体系
日期:09-26
本报消息(记者 王文湛)“我的救护员证快到期了,通过培训刚好无缝衔接,顺便加入‘急救侠队伍’。”近日,武义县履坦镇举办救护员培训班,来自辖区13个村社的69名热心群众参加此次培训,62人通过考核拿到救护员证,并加入该镇组建的“急救侠队伍”。
“急救侠”是指经提升培训,具有较强的应急救护能力,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突发事件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应急救护的救护员。“急救侠”招募立足于自愿原则,鼓励引导热心公益事业、身体条件较好的村干部、社工、网格员、基层医护人员、新就业群体等加入。
今年以来,我省开展“急救侠”模式推广试点,确定20个县(市、区)为全省推广试点区域,进一步提升“救在身边”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作为“急救侠”模式试点之一,武义县自7月底全面启动推广试点以来,共开展“急救侠”培训34场,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和AED、心理疏导、创伤包扎四项技术等急救技能,培训人数1308人,通过培训954人。
截至目前,武义已有13个乡镇街道完成“急救侠”培训招募工作,1151名村社“急救侠”组建起181支志愿服务队,其中壶山街道、白洋街道、桐琴镇、王宅镇、茭道镇、熟溪街道招募的“急救侠”数量位居前列,大溪口乡、三港乡、西联乡、白姆乡、坦洪乡等山区乡镇也组建了“急救侠队伍”,大幅度缩短南部山区乡镇急救反应时间。
今年年底,武义将力争实现280个村社均完成“急救侠”志愿服务队组建,实现村社“急救侠”模式全覆盖,构建起公众参与、遍布城乡的新型应急救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