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 黄娇丽)“服务热情周到,沟通细致到位,还设身处地帮我做职业规划。”9月18日,退役军人潘杰的一通表扬电话,为东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就业服务工作写下温暖注脚。
26岁的潘杰是今年秋季退役的东阳巍山籍老兵,有8年军旅经历,在部队曾从事特种车辆驾驶与装备维护工作,退役后参加东阳市组织的适应性培训和就业指导。东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其经历与需求后,结合专业特长匹配岗位,先后带他对接两家企业,最终为其找到离家仅10公里、车程半小时的企业后勤管理岗位。9月15日入职后,该工作人员还为他量身定制职业规划,建议报考消控证、向车间主管方向发展。陪同潘杰前往企业面试的亲属周先生对工作人员的全程跟踪指导印象深刻:“他们服务热情,那份用心我们全都看在眼里,特别贴心。”
这并非个例。前不久,47岁的安徽黄山退役军人徐梁高因年龄遭遇就业难题,带着12年军旅经历的他来东阳求职。东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陪同其对接乐之翼、馨悦高新等企业,徐梁高8月25日抵达东阳,仅用11天就入职车间技术性岗位,实现高效就业。“通过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对接,很快招到合适人员,老板十分满意。”企业方的点赞,印证了供需对接的精准效能。
作为兵源大市,东阳现有数万名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且数量逐年递增。“就业难的关键是供需衔接不畅。”东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周孙俊说。为此,当地打出精准服务组合拳:搭建双向平台,与该市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依托数字化改革建成智能化平台,通过退役军人技能库与企业岗位需求库匹配,擦亮精准智供金名片。
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动的网格化管理,为精准服务筑牢根基。东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建立返乡退役军人电子档案,实时掌握其就业、培训等需求,商务、招商、人力社保等部门协同发力,每年常态化举办两三场就业双选会与培训会,开展适应性培训等活动。免费服务、跨区域对接、个性化定制、后续跟进的四维特色服务更显温度。“我们尽量做到点对点推荐岗位,只要有机会帮助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必尽全力去努力。”周孙俊说。数据显示,该市去年接收的退役士兵就业率达93.45%,让“退役不褪色、返乡建新功”的壮志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