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新消费品质不能含糊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06版:财经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汪蕾

一款售价是普通牛奶两三倍、宣称“营养价值更高”的水牛奶,实际上却可能只是混合奶——这是当下水牛奶市场的真实写照。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市面上20款主流“水牛纯牛奶”产品中,竟无一款使用100%生水牛乳为原料,取而代之的是生水牛乳和其他种类牛乳混配的奶源,且商家普遍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开配比。还有部分产品大玩“文字游戏”,“水牛配方”竟是商标而非原料。这场围绕水牛奶的争议,不仅折射出小众乳品细分市场的监管盲区,更揭示了消费升级背景下食品安全新赛道面临的新挑战。

凭借“奶源稀缺”“吃甘蔗长大”“营养价值高”等差异化卖点,水牛奶成功打破了传统乳业的同质化竞争,以高端化、小众化定位开辟了新蓝海,成为少数能跑赢乳制品大盘的品类。这本该是一个消费升级与供给侧创新双赢的故事,却因行业试图走捷径而偏离正轨。

繁荣背后暗藏隐患,行业标准的缺失与监管的滞后让企业打“擦边球”有了可乘之机。当前水牛奶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灭菌乳》(GB 25190)未对水牛乳、牦牛乳等特殊奶源进行细分,商家一方面以“水牛奶”为卖点进行高价营销,另一方面却大量掺入普通牛奶降低成本。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既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直接侵犯,更是对市场诚信的严重透支。

水牛奶的困境并非孤例。从近期频发的餐饮预制菜风波,到此前的“合成牛排”“科技奶茶”,无不反映出新消费赛道在爆发式增长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标准制定跟不上产品创新速度,营销话术脱离产品实质,监管滞后于商业模式演变。上述消费现象本质上都是在新消费概念包装下,对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利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概念溢价”与“实物缩水”并存的商业模式,正在从个别行业向整个新消费领域蔓延。当“高端化”“小众化”“健康化”成为营销话术时,整个消费升级的叙事都可能被扭曲。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产品支付溢价,但这种溢价必须建立在信息透明和诚信经营的基础上。若企业一边享受消费升级红利,一边在真实品质上遮遮掩掩,最终只会耗尽消费者的信任,甚至波及整个品类的发展。

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企业、监管和标准的一齐跟上。于企业而言,应摒弃“赚快钱”思维,真正将产品力而非营销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水牛奶企业如果继续在配比上含糊其辞,终将损害整个行业的信誉。于监管而言,相关部门需尽快填补标准空白,让市场有法可依,尽快为新兴赛道树立新规则。

在消费升级与新品类爆发的时代,诚信不应成为创新的代价。真正的消费升级,不仅是价格和概念的升级,更是品质、透明度和诚信的全面升级。只有做实产业、做好产品,才能在新消费赛道行稳致远,否则再新颖的概念、再华丽的包装,也终将在诚信考验下露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