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彰义
“以前,小区环境脏乱差;现在,道路平整、绿化常新,连停车难的问题都在慢慢解决。”9月21日,居民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业主的心声。在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万达社区金发豪园小区,自启动“社区党委+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的“三方协同”治理模式以来,通过制度创新和居民参与,实现了从“矛盾频发”到“和谐宜居”的蜕变,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网格驿站倾听民声
在金发豪园小区1幢楼下,有一个网格驿站,网格员每周坐班,倾听居民意见。
在驿站里,参加活动的居民特别多。他们可以在这里打乒乓球、阅读,还可以下棋、聊天。“增设文体设施这个意见是我提的。”居民施丹青说。
小区创新推出“居民提案制”和“网格员坐班制”。在每月举行的“共治议事日”上,网格员呈现收集到的居民意见,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共同评估可行性。三方统一意见后,先广泛征询业主意见,再决定是否实施。
“现在,大家不是‘旁观者’,而是‘主人翁’。”施阿姨说,关心小区管理和周边生活环境的业主越来越多。有了问题,很多人喜欢到驿站坐一坐,与坐班的网格员聊天。
寒暑假时,周秀云阿姨要帮着带孩子,她向网格员提出在驿站开展安全教育亲子活动的建议。经过三方协商,今年暑假,社区整合资源,在驿站开展了安全教育粘贴画、趣味运动等亲子活动,受到家长好评。
社区党委书记张妙君说,驿站架起党群面对面的桥梁,成了“群众说事点”和“群众议事站”。居民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基本都能在网格驿站得到解决。网格员在坐班过程中,也从小区发掘了一批阅历丰富、热心公益的老党员、老干部和志愿者,小区自治力量进一步增强。
“三方协同”解难题
在走访中,不少居民告诉记者,三方“心往一处想”解了不少小区难题。
居民王女士表示,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得到解决,最让她满意。几个月前,她情绪激动地到驿站反映:“我们小区电动自行车没地方充电,天天从家里拉线下来充电,有的人还直接将电瓶拿到楼上充,太危险了。下雨天更吓人,车都乱停在大厅里,堵了生命通道。”
当时,王女士还质问坐班的小区专员胡冬燕:“别的小区都有充电桩,为什么我们小区一直没有?”
胡冬燕耐心听取了王女士的意见,并将此事反馈给社区。万达社区党委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走访。经过了解,他们发现问题比想象的更严重,立即召集业委会和物业商议该事。三方一致认为安装智能充电桩和配套停车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势在必行。三方联合消防、公安部门,合理规划整改措施,积极推进整改进程,从整理“僵尸车”到上门做业主工作,再到规划高层非机动车停放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最近,小区居民有了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
矛盾春风化雨般消除
“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张妙君说,小区管理中,居民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因此,小区以党建为纽带,成立由社区、物业、业委会党员代表组成的“春风化雨”流动调解队,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建立“问题清单—责任分工—进度公示—居民评议”闭环机制。
在公共充电桩建设过程中,选择安装位置成为首要难题。小区业委会、物业、社区多次勘察现场,初步拟定小区3幢边角绿地作为点位。然而在广泛征询业主意见时,居民孙先生反应激烈,坚决反对在3幢边角绿地安装充电桩。孙先生说,该选址会破坏部分绿化,他还担心充电桩起火。为此,他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公共充电桩建设一度陷入僵局。
作为“春风化雨”流动调解队的一员,业委会副主任罗伟没有气馁。他多次上门、打电话与孙先生沟通,耐心聆听对方的担忧,并带他实地查看。针对绿化问题,罗伟提出了“补种计划”,承诺公共充电桩建成后补种同等数量的绿植;针对安全问题,罗伟找来充电桩企业的资质证明和保险文件,解释智能充电桩具备“充满自停、过热断电、异常报警”等多重安全防护,安全性远高于“飞线充电”,并承诺配备灭火器。
最终,孙先生打消了顾虑。公共充电桩安装完成后,收获居民广泛好评。
从“各管一摊”到“一网统管”,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金发豪园小区的“三方协同”实践印证了基层治理的朴素真理:唯有凝聚共识、激发活力,方能实现“小事不出小区、矛盾就地化解”的善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