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用陪伴与专业书写职教答卷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物名片 周彦春 九峰职业学校副校长,农机修理工技能大师,多次担任全国无人机、农机行业专业比赛国家裁判。曾获中国技能大赛优秀裁判员、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拥有金华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记者 吴璇 文/摄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9月8日中午,当记者见到周彦春时,他刚参加完学校行政会议,由于下午还有一场专业技能培训,记者只能趁他午休时间进行采访。这般连轴转的忙碌,对已扎根教育领域30年的他而言,早已是工作常态。

1995年8月,20岁出头的周彦春从浙江省金华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进入九峰职业学校,成为一名机电教师。此后的30年里,学校的发展版图不断拓展,他也从一线教师,陆续转任招生办主任、培训处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教师”始终是他最看重、最坚守的底色。

九峰职校地处金西农村,2019年,学校按“农旅一体 医养融通”思路启动专业结构调整,彼时农机专业招生遇冷,创办无人机专业的提议虽前景不明,却成了破局的关键。已在教育岗位深耕24年的周彦春,主动扛起重担,成为该专业的第一名教员。面对首批47名平均分仅260分、大多对无人机一窍不通的学生,有人劝他“别太较真,职业学校的学生难出成绩”,但教育坚守让他不信“难”字:“分数不代表潜力,只要肯教、肯陪,总有能发光的一天。”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爱上无人机技术?接下来的几年里,周彦春把教学积累的经验全用在了无人机专业建设上。他牵头构建“理论+实操+项目”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推行“课堂—实训—竞赛—服务”四阶递进教学模式,带着学生跑遍周边农田做植保实训。哪怕在专业从零起步、设备和资金短缺的初期,他也从未想过放弃。

2022年9月,九峰职校航模队代表金华市参加第17届省运会,取得6金1铜的佳绩。鲜少有人知道,备赛的两个多月里,50岁的周彦春比年轻队员还拼:凌晨4时的操场,他陪着队员练飞行操控;训练室里,他和大家一起调试飞机到凌晨,累了就在办公室的躺椅上眯一会。从入学低分到省赛夺金,周彦春带着无人机专业的学生们一步步从对设备操作的生疏懵懂,到能熟练应对飞行姿态调整、突发故障排除;从训练时的屡屡失误、信心受挫,到赛场上的沉着冷静、精准操控,硬生生从“不被看好”的起点,走上了闪闪发光的领奖台。

30年的教育生涯里,周彦春始终保持着“学生心态”。随着无人机技术快速迭代,他坚持利用下班时间线上学技术课程、周末跑线下培训,办公室书架上大半空间堆满了无人机专业书籍,每本都写满批注;就连外出参加全国赛事裁判工作,他也会带着笔记本,把前沿技术要点一一记下。30年来,他始终坚信“老师要先成为‘活教材’,才能教出跟得上时代的学生”。

这份坚守,换来了沉甸甸的成果:2020年至今,他指导的4名培训学员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发表的10余篇专业论文,大多源自30年一线教学的实践总结。近年来,周彦春又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振兴,开设公益培训课,手把手教种粮大户、基层干部操作无人机,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教了30年学生,现在能教更多人用技能改变生活,这份坚守就有了新的意义。”他说。

从1995年的青涩教师,到2025年的职教“老兵”,周彦春的30年,是在九峰职校的校园里用一堂堂课、一次次实训、一个个学生的成长堆砌起来的。他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却用30年的不离不弃、始终如一,诠释了教育坚守的重量。他用自己的坚守证明,职业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更能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输送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