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做一个“想做、多做、慧做”的种花人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物名片 潘宁 罗埠镇中心小学办公室副主任,语文老师兼副班主任,任教语文、道德与法治、书法等学科。曾获金华市关心小记者工作优秀辅导员、金华开发区中小学教学新苗、金华开发区“在线教学”优秀工作者、金华开发区教育人事工作先进个人等。

记者 胡雅心 文/摄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奔赴,因为我从小就向往这片沃土。”潘宁的教师梦,源于家庭的耳濡目染,成于内心对孩子的真挚喜爱。家中数位长期深耕教坛的长辈,让她早早读懂了这份职业的神圣与崇高,而这份深埋心底的热爱,让她坚定地选择了小学教育专业。回望从教之路,潘宁始终秉持“想做、多做、慧做”的信念,在平凡的三尺讲台前,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017年底,潘宁通过提前批校招进入湖海塘小学任教。尽管有过跟岗实习的经历,也并非第一次站上讲台,但刚入职便接到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重任,还是给她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新生家访时,有家长投来略带怀疑的目光,这让她在心底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为了快速成长,潘宁成了最勤奋的学习者。隔壁班的胡老师不仅敬业负责,更擅长因材施教,对学生严慈相济,连孩子的字迹都熟记于心。潘宁常向她请教备课、磨课技巧,一次次走进她的课堂,学习扎实的教学方法。学校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导师钱丽前为潘宁提供了宝贵的班级管理范本,她的“懒人育人”智慧培养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责任感。

潘宁将前辈的经验悉心总结,转化为自己带班育人的系统方法:她坚持“走进学生内心”的教育理念,面对家境、文化、背景参差不齐的孩子,不仅投入责任和爱心,更付出耐心和智慧;她凡事亲力亲为,带领孩子们寻访老党员、开展劳动实践、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教育走出课堂;她试着和学生做朋友,和家长勤沟通,慢慢搭建起信任共育的桥梁,当初的挑战也渐渐变成了底气。

从带一年级开始,潘宁在任教语文的同时,也承担道德与法治学科。她还主动参加心理健康学科培训,购买大量专业书籍自学,甚至参与编写了二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教材。作为班主任,思政教育也是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认真学习教育方针政策,撰写学习笔记,更注重将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

“只要是比赛、公开课或者新任务,我几乎来者不拒。”潘宁的成长,离不开一次次主动争取。从语文、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学竞赛的屡屡获奖,到接手校办行政工作勇挑重担;从各类演讲、朗诵舞台上的风采展示,到积极参与微党课比赛、理论宣讲活动,她从不畏惧跨界与挑战,并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炼技巧、提升自我。

将首批学生从一年级悉心带至毕业,2024年,潘宁选择来到罗埠镇中心小学支教,磨炼自己,把知识传递给更多孩子。金西地区远离城区,家住湖海塘区块的潘宁,首先要克服的便是距离。以前驾车几分钟就能到学校,现在每天清晨6时准时起床,驱车40多分钟赶往罗埠小学,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她接手的班级是一个组建仅一年的新班级,2023年,因村小合并,学校重新分班,班里既有老同学,又有新面孔,还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起初,孩子们格外害羞,上课鲜少有人举手。为鼓励他们,潘宁总会温柔地引导:“大胆说,错了也没关系。”她还拍下了孩子们举手发言的场景,将照片分享在家长群里,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从零星的几只小手到汇成手的海洋,孩子们逐渐在课堂上找到了自信,这一举措也获得了家长们的点赞。

平日里,潘宁也爱用照片记录孩子们的点滴日常,比如课堂上的专注、活动中的笑脸、作业里的进步……“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能感受到最纯粹的快乐与最踏实的成就感。”潘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