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一谦
近日,数架无人机在金东区赤松镇、澧浦镇3000亩苗圃上空盘旋,仅15分钟便完成一次巡查。这些搭载AI算法的“空中哨兵”,既能精准识别苗木生长状态,又能实时监控抵押资产动态,这是金华浙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勇扎根数字农业的生动场景。
吴小勇,1988年生于衢州农村,浙师大化学专业硕士。2019年6月,他带领团队驻点金华,成立益农信息中心。对855个村庄的深入调研,是他叩开乡村数字化大门的第一步。化学实验室与广袤田野看似遥远,但“我出生在农村,总想着能为农村做点什么,哪怕一点努力也行”的朴素心愿,牵引着他将目光投向农业。
2020年3月,田间农产品滞销,城市保供压力骤增。吴小勇团队快速打通农户、物流与电商平台,累计实现保供12.5万份,成交额1100万元。这场“应急战”让他深刻体会到数字技术是破解农业痛点的利器。
金东区花木种植面积超10万亩,名贵园艺作品价值不菲,但融资难题长期困扰苗农,症结何在?根源在于人工监管成本高、评估难。2024年,吴小勇团队推出苗木监管平台,通过北斗防拆卸定位与无人机巡查,监管成本骤降90%,精准度达100%。
“只要苗木用上这套设备,就如同开启‘哨兵模式’。”吴小勇现场演示:抵押苗木的位置、生长参数、环境数据实时更新,有异常立即预警。这项“空天地一体化”监管技术,为金华成泰农商银行“花木贷”的落地奠定基础。目前,“花木贷”已为80多户经营户提供超3亿元贷款,监管苗木超8000棵。
在吴小勇看来,农业数字化不是把屏幕搬进大棚,而是要懂得土地的语言。2021年,该团队开发的“金地智管”应用通过卫星遥感和AI算法为农田“画像”,实现全域动态监测,并提供测土配方、智能施肥等全周期服务,获评浙江省首批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在全省15个县(市、区)推广。
技术的持续深耕催生更广阔的舞台。今年,在金华市农业农村局指导、金东区农业农村局支持下,由浙农信息运营的金华市“低空+AI”农事服务中心在岭下镇釜章村投入运营。作为国内首个深度融合三维空域采集与AI智能分析的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它覆盖农业低空生产、监测、服务等六大场景19项功能,并集成中国农大、农科院等机构的50多个专业AI模型。金东区油菜小麦测绘项目,过去耗时漫长,如今只需“3天采集+3天AI处理”,较传统模式缩短90%作业周期,且确保原始数据安全可控。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之基则在于人才。”吴小勇说。他的麾下会聚遥感、农学、算法等领域的9名硕士、博士。公司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深度合作,并在金华、绍兴设立研发中心,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雪草担任首席科学家。目前,该公司已获得22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获评省创新型科技企业、国家高新企业。
据了解,该公司数据服务收入从2021年的15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500万元,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县(区),合作运营商超220家。“今年营收有望突破5000万元。”吴小勇表示,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从千万级到亿级的跨越,打造全国农业数字化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