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新宅高山上的驯鹿人带火一条溪谷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7版: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巩长青 文/摄

在武义县新宅镇金岭溪村,邱岳海家庭农场的60多头梅花鹿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动物。当游客走进农场,这些小家伙会隔着栅栏伸长脖子等待投喂。它们听到召唤便会沿着木板乖乖走上货车,奔赴全国各地景区,它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文旅鹿。而打造出这张独特文旅名片的,正是驯鹿人邱岳海。

解锁梅花鹿的文旅价值

2017年是邱岳海养鹿生涯的转型之年。那时,他已与梅花鹿相伴13年,却陷入了单靠售卖鹿茸收入不稳的困境,母鹿不产茸,却需长期饲养繁殖,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几个外地小伙子的到访,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文旅领域的新大门。

“他们问我,你的梅花鹿温顺吗?能不能租去景区做互动活动?”这让邱岳海眼前一亮。早在多年前,他就曾驯养过一头能听懂指令、黏人无攻击性的梅花鹿作为宠物,只是从未想过这种温顺特质有一天能转化为文旅资源。从那天起,他一头扎进了驯鹿实践中,开启了梅花鹿从养殖品到文旅伙伴的转型之路。

每年5月,母鹿刚产下幼崽,邱岳海就会小心翼翼地将小鹿抱出鹿舍,用牛奶人工喂养。白天,他带着小鹿在农场里散步,让它们熟悉人类的气息;傍晚,他会邀请村里的孩子来和小鹿互动,甚至尝试让孩子骑在驯好的公鹿背上玩耍。日复一日的耐心陪伴,让梅花鹿逐渐褪去野性,见到游客会主动凑上前接受抚摸,配合完成合影、喂食等互动环节。

“全国能大规模驯养文旅鹿的,我们可能是独一份。”说起自己的驯鹿成果,邱岳海满是自豪。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梅花鹿,不仅温顺亲人,还适应长途运输,抵达景区后能迅速适应新环境,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明星”。

让文旅鹿走遍全国

一头鹿一天100元租金,不仅快速弥补了养殖成本,还让他和合作方很快赚回了一辆工作用车。但文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景区活动大面积停摆,合作方亏得血本无归。

疫情过后,邱岳海将“移动鹿场”的版图不断扩大,从浙江的古镇景区,到海南的热带度假区,再到广东、福建的乡村旅游点,最远一次跨越2000多公里,让武义的文旅鹿在全国多个省份留下了足迹。

“别人的鹿圈在山里,我的鹿圈在全国景区。”邱岳海的这句话,道出了文旅鹿模式的独特魅力。如今,通过“驯鹿+景区活动”的合作模式,鹿场年收入稳定,不仅解决了传统养殖的收入难题,还让“金岭溪文旅鹿”成了小有名气的IP。

文旅鹿激活乡村旅游

“以前村里穷,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不一样了,游客来了,钱袋子鼓了,不少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干事。”站在村里的“百鹿台”戏台前,邱岳海感慨万千。这座戏台依据武义“百鹿台”传说重建,如今因文旅鹿的名气,成了游客必打卡的“网红地”;戏台旁的菊溪,经过河道治理后水清岸绿,与呦呦鹿鸣相映成趣,成了避暑嬉水的好去处。

旅游火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农户的土鸡蛋、山茶油,以前愁销路,现在游客来了抢着买。“土鸡能卖到六七十元一斤,比城里超市贵还抢手。”村民罗顺福说,“以前种茶叶一年赚几千元,现在游客多了,开个小卖部、划个桨板,年收入翻了好几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