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期末一个月“不布置家庭作业”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10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叶骏

期末复习季,当多数班级还在靠刷题、布置家庭作业冲刺时,有几个班级却打破常规——语数英科全学科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这场突破常规的教育实践,最终有什么收获?

8月25日下午,金师附小在凤山校区召开“不布置家庭作业的一个月’”经验分享会,蒋丽娜、吴丹、金向姣、郎梦纯四位老师,分享该校党总支书记俞正强倡导的“期末一个月‘不布置家庭作业’”的故事,为老师们带来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

从“焦虑满格”到“勇敢破局”

老师们的初心与纠结

“不布置作业?家长会不会反对?成绩掉下来怎么办?”当俞正强提出这一想法时,五(7)班的蒋丽娜老师、吴丹老师、金向姣老师和四(1)班的郎梦纯老师,几乎陷入同款焦虑。

科学老师吴丹担心没有作业,学生抓不住复习重点;英语老师金向姣深知英语需每日积累,没了书面作业,怕基础薄弱的孩子彻底放弃;蒋丽娜教龄20年,除儿童节,几乎没停过布置作业。焦虑过后,老师们达成共识:教育不是培养“会完成作业的人”,而是“会学习的人”。于是,一场围绕“自主学习”的实践,在几间教室悄悄展开。

不布置家庭作业,不代表放任不管。老师们从课堂效率、方法指导、家校协同三方面发力,为孩子们搭建自主学习框架。

课堂提效把重点落在“刀刃”上。吴老师组织“错题拍卖”,学生带自己的错题到班里“拍卖”,竞拍方讲解题目,双方都能拿奖励;郎老师针对语文选择题陷阱,提前整理易错题,课堂上“边做边讲”,还安排“一天三遍复习”,早读、语文课、作业整理课层层巩固。

五(7)班数学课堂变“当堂练当堂讲”,20分钟计时完成精选习题,马上分析易错点;语文老师自编《基础!全对呀!》,高效过关基础知识;英语课从课前“磨耳朵”到课后“一对一过关”,不放过任何细节。

方法赋能教孩子“自己会学”。吴丹老师带学生搭起“自主三阶梯”:一起定复习目标,明确每单元攻克时段;课堂教“实验回顾法”“思维导图法”,让学生把零散知识点串成网;还留“课上5分钟提问+课后5分钟答疑”,不让问题“过夜”。金向姣老师则对学困生“私人定制”:给海文同学减免写的作业,只要求听读,还让他当“小助手”收作业,每天见面先夸一夸,慢慢帮他找回信心。

面对“期末一个月‘不布置家庭作业’”,家长最初是反对的:“小升初在即,哪有试错的时间?”老师们逐一向家长解释:不布置作业不是“不学习”,而是让孩子自主补薄弱点;还详细说明课堂调整方案。渐渐地,家长从质疑变支持,有人主动帮孩子整理错题,有人在群里分享孩子的自主复习计划。

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成长”

孩子们的惊喜蜕变

其实,没了家庭作业的“束缚”,孩子们爆发出的自主学习能力,远超老师预期。

成绩更“拔尖”:不布置作业,孩子们的成绩反而更好了。四(1)班的小张,从“被动完成作业”变成“每天雷打不动刷语数试卷”;五(7)班的学生主动私信老师要拓展资料,把课后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自主学习找对“方向”:不布置作业,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反而更高。四(1)班的小朱,知道自己语文字词弱,就每天听写词语表、摘录错别字;班里同学还会分享复习方法,有“平均用力式”,也有“专攻薄弱式”。

在困难处突破“自我”:不布置作业,孩子们的自信心反而增加了。四(1)班期末依旧出色,五(7)班大部分学生进步显著。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时间管理、自主规划,家长看到了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教育的真谛

不是“填满”,而是“点燃”

这次活动还邀请五(7)班学生王海文的妈妈“现身说法”:海文曾经畏惧写作业,如今不仅能在校完成任务,还主动学习、保证睡眠,期末科学更达成“考95分”的自定目标。他会和妈妈主动分享校园生活与学习进步,面对妈妈的急功近利,会理性表示“一个一个来”,休业式上还获得“特别励志奖”,母子关系迎来和谐轻松的状态。

在分享会上,蒋丽娜老师感慨道:“教育不是填满,而是点燃。当我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孩子,他们绽放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中更耀眼。”

“如果孩子习惯了被安排,一旦有了自己的时间,便不知如何支配。”俞正强的思考,是这场实践的起点。他认为,小学四五年级是培养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能力的关键窗口,老师把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自主安排中学会规划、点燃内驱。

好教育是“恰逢其时的唤醒”与“双向成长的美好”。俞正强表示,“期末一个月‘不布置家庭作业’”的实践,核心在于实现了师生双向成长与教学相长。特别是在教师成长层面,蒋丽娜老师领悟到“教育是点燃热情而非填满时间”,实现从“教匠”到“教师”的跨越;吴丹、金向姣老师敏锐捕捉教育时机,体会到师生双向努力的“岁月静好”;郎梦纯老师则感受到紧张复习中师生间松弛亲近的“师生静好”,以及教育氛围的温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