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莹 文/摄
昨天下午4时多,金东区光南路一家咖啡店内,一位父亲在耐心辅导孩子写作业,一名白领一边喝果汁一边敲击笔记本键盘,几名快递小哥和两名“红袖章”执勤阿姨在角落喝水小憩,等着取货的外卖小哥忙里偷闲给家人打电话。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城市生活景观越来越多:在星巴克与同城学友交流考研信息,在共享茶室洽谈业务,在商场休闲区跟老同事、闺蜜小聚闲聊……越来越多的金华人热衷去城市的“第三空间”消费、休憩、小聚。
从商业空间到公共设施
“每月10日,我们几个老同事都会相约吃顿饭,聊聊近况……”昨天午后,在金东区紫金城商业综合体一楼休闲区,退休的楼阿姨和伙伴们一边喝奶茶、咖啡,一边开心闲聊。
市区婺州古城一间共享自助茶室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几个包厢配备传统茶具,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预订,扫码进门自助选茶泡茶。“共享茶室没有传统茶室的沉重感,也没有咖啡馆的热闹嘈杂,很适合年轻人。”24岁的小慧是共享茶室的常客。
城市的酒吧、茶室、咖啡店、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公共空间被称为“第三空间”,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多样性和活力的地方。
而今金华城区的“第三空间”呈现多元化形态,不少连锁咖啡厅、快餐厅开到社区附近巷弄,开进社区邻里中心,极大方便了周边居民,成为不少年轻人和中老年人放松、小聚的场所。
从卖商品到卖体验
“在家聚会,主人麻烦,客人易拘谨,小区附近的‘第三空间’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市民葛唯刚乔迁新居,他请老同学到家里参观一圈后便到邻里中心一间新开的餐厅吃午饭,然后请大家到小区南门一家咖啡厅小坐。“这里有咖啡、茶和瓜子等零食,还有现烤的饼干和蛋糕,大伙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市区不少连锁餐饮店里都有一些不消费人群,他们或自习,或小憩,不限时、不点单也能免费享受空调、Wi-Fi和电源。“有些人不习惯或不能喝咖啡,却喜欢我们的环境,喜欢闻咖啡香,待在店里不吵不闹很礼貌。店里客人少的时候,对营业没影响;店里客人多的时段,他们会自动起身离开。”一名咖啡店服务员说。
让城市更有温度
“小区门口这家咖啡店干净整洁,在这里自习两小时,慢慢喝一杯冰咖啡,偶尔看看人来人往,学习效率还挺高。”正在备战考编的阿青说,她每周会来这里3次,碰到几个跟她一样的考友,目光交汇时大家会心一笑,偶尔也交流几句,互相打打气。
从“消费才能入座”到“免费体验吸引自然转化”,“第三空间”的消费逻辑正在经历从“客单价”向“客时价”转变。知萌《2025消费趋势报告》提出“线下新生”概念:在新体验时代,品牌需要利用内容和场景丰富空间,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增强情感联结。
这些“第三空间”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物质需求和社交需求,为公众提供身心放松的场所,舒缓多重压力,充分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