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蕾 文/摄
8月23日,花灯初上时分,婺州古城八咏楼下,暑气逐渐褪去。一场以“匠造工坊”为主题的青年就业创业夜市活动正在举行,聚集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居家妇女与残疾人等就业重点帮扶对象。
各个摊点吸引了不少人流,其中人气最高的摊位有些特殊——这支由盲人组成的推拿创业小队,第一次“出摊”。喇叭里循环播放着“专业盲人推拿,15分钟20元”的广告,接地气又聚人气,约莫两个小时,队员们忙到停不下来。
“这是我们第一次到人才夜市,以摆摊的方式吆喝盲人推拿这个行业。”金华盲人推拿专家组牵头人之一、金华金佛手推拿艾灸馆创始人张亚丁介绍,当天参与夜市摆摊的3名盲人推拿师都是有20年以上经验的老师傅。“目前,市区已有六七家盲人推拿馆加入,大伙都很支持,希望出一份力。”
为了到夜市“出摊”,张亚丁当晚推掉了3名店里的客人。“我们的初衷不是赚钱,是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群体、了解这个行业,让大家知道盲人不仅能自食其力,更能用精湛手艺服务社会。”他说,此次到夜市摆摊推拿还有一个目的,为金华光能视障跑团募集经费,所有收入都用于跑团的公益支出。“今年10月的横店马拉松,金华光能视障跑团将有一支专门的队伍,让大家看见盲人热爱生活的样子。”
张亚丁经营的推拿艾灸馆有6名技师,其中盲人有4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技术过硬,每个技师每月平均收入约4000元。
“金华全市共有1万多名盲人,对他们而言,推拿是主要的就业技能。”金华市盲人协会主席谢红英说。
盲人推拿师李春龙在五里亭开了一家盲人推拿工作室,他也放下生意赶到现场。李春龙是婺城区琅琊人,患有先天视力障碍,18岁时就开始做盲人推拿,靠这手艺成了家、买了房,将孩子培养成才。李春龙说,这次走出店门到人才夜市摆摊,他的初衷与愿望简单而质朴。“用我的行动让更多盲人兄弟学艺谋生,也用手艺赢得社会认可。”
54岁的金海燕是国贸街铁丹盲人推拿的技师。当天,推拿夜市摊的第一单生意就是她接待的,金海燕做得很认真,穿着专业推拿服,额头汗如雨下。客户李先生原先只是和家人路过婺州古城,被吆喝声吸引,看到是一群盲人在“出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捧个场”。15分钟后,他从推拿床上起来,感觉肩颈松快了很多。
在给李先生做推拿时,记者与金海燕聊起她的故事。海燕是个孤儿,在金华市福利院长大,她所在的铁丹盲人推拿,里面有三姊妹,是在福利院一起长大的盲童。“我们都姓金,因为金华市福利院是我们的家,也是金华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盲人就业不容易,因为视力不好很多工作难以胜任,即便是政府对我们的帮扶很多,但人活着不能靠社会输血过活,能自我造血,自己养活自己才是正道。”金海燕说,她通过金华市残联组织的盲人推拿公益培训学到了这门实打实的手艺。“每个月,我都能赚到三四千元钱,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补贴家用,现在我女儿都已经20多岁了。”
金华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施毅勤表示,这是“人才夜市+盲人推拿”的首次尝试,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就业创业新场景的积极探索。此前,残疾人庇护产品已深度融入人才夜市。今年初,他们就与人社、就业等部门对接,借助夜市、招聘市集等平台,展示销售残疾人庇护产品,既拓宽销路,也促进残健融合。“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第三方企业统一包装销售残疾人庇护产品,助力他们持续增收创收。”施毅勤说。
处暑之夜,盲人推拿师们用专业和汗水,在古城夜市点亮一盏自强不息的灯,传递着温暖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