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1版)而且,跨部门信息孤岛突出,采购、仓储、生产数据不互通,物料备料不及时,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占用成本高。
在服务商的支持下,浩达工具实施“三步走”策略:基础设施云端化,筑牢数字基石;业务流程数字化,全链条协同贯通;决策智能化,数据驱动管理升级。
如今,浩达工具的生产管理变得更加精细、高效。以注塑车间为例,以往由于排产不合理,造成产品积压,增加库存成本,现在有了智能排产系统,能严格控制生产数量,有效避免生产浪费。
数据显示,数字化改造后,浩达工具生产效率提高30%,订单及时率提升13%,产品合格率提高10%,节省库存资金600万元。
对“渐进式改革”这一说法,浙江崴光工贸有限公司IT专员俞庆庆十分认同,认为“员工思想也发生了渐进式改变”。
“推进数字化改造,最难的是改变员工思维。”俞庆庆说,硬件、软件安装到位,还需要员工去执行。“员工习惯几年如一日手工操作,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愿意也不善于接受新事物。”她表示,企业需要不断去引导去落实,需要一个过程。
数字化改造好不好,一线员工有发言权。“现在,我们不仅可以通过App进行移动报工,还可以在App上核查当天的工资数据。”崴光工贸员工杜云风说,告别手工统计,工作也变得更轻松、高效。
生态重构:一道必答题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企业变革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还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与变革,拓展市场空间,是实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决策部署,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数改转型政策,近三年全市平均每年用于企业数字化改造资金近12亿元。
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我市在众多行业中优选电动工具、磁性材料和服装行业,既是因为其符合政策导向、产值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也意在通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重构行业生态,助推传统制造业向数智化转型,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作出金华示范。
比如金华电动工具行业,有产品种类齐全、产业链完善的优势,但也面临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产品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多功能化、品牌化发展等挑战,急需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化、管理数字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看了现场,听了答辩,这些企业数字化改造整体效果不错。比如双漫针织,通过数字化场景与工具应用,整体管理效能提升28.5%;通过智慧流程卡二维码应用,实现工人产量报工效率提升56%以上。”曹安维是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全程参与我市第一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改造项目验收工作。
对下步发展,曹安维表示,数字化改革是一道必答题,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服务商等多方协同,需要时间的沉淀。
记者获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期2年,时间紧、任务重。我市全面加大企业服务力度,试点建设以来已举办各类活动40余场,参与企业超2000家次;培育了117家深耕细分行业的优秀服务商和223款“小快轻准”产品,大面积推广储备力量。
我市将进一步探索创新数字化改造模式,孵化一批专注细分行业、深耕专业场景的优秀数字化服务商,开发一批优秀特色解决方案,推广一批先进的数字技术,形成一套体系化长效推进机制,通过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中小企业从数字化“简单应用”向“深度应用”转变,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2.0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