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林檎花: 潘生之解愁也

日期:08-24
字号:
版面:第04版:全民阅读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宋(传) 赵昌《林檎花图》

马俊江

林檎是果树,古人爱其果;果树也开花,古人爱其花,果树也就成了花树。

清人高士奇著有《北墅抱瓮录》,抱瓮汲水,浇菜灌园,书里写的即是园内花木,花木丛中有林檎:“林檎花与蘋果相似,开亦同时。园中约及百树,新花满坞,佳实出林,俱可耽爱。”林檎花美果佳,花果“俱可耽爱”,多好。用审美之眼去看,果树也可以有一树好花。这样说,似乎在审美上有重花轻果之嫌。那就换一种说法,林檎乃是一树好果,一树好花。花与果,都是一个好看。果,也不仅是口腹之欲的好吃,也可以审美养眼,好看。

宋人张鑑有《赏心乐事》传世,记一年四季美景,其中三月和五月皆有“艳香馆林檎”,应该是三月看花,五月观果。文前小序中说,“昔贤有云:不为俗情所染……心常清净”,赏花赏果,终为赏心。赏心的乐事多了,不再为鸡零狗碎的琐事烦恼,心就清净了,古语称之为素心人。

林檎清明前后开花,是春花,春花和春一样,让人爱:“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夜来风雨解人意,小红开遍林檎花。”同是风雨,秋风秋雨易愁人,而春风春雨解人颐,解人颐的风雨也催花,红的是林檎花蕾,如绿叶间点点胭脂;花开却是白,雪白的白:“人间风日不贷春,昨夜胭脂今日雪。”雪白是白,月光白也是白,唐代诗人元稹在林檎花上看见了白月光:“临风飏飏花,投影朦胧月。”诗题为《月临花》,诗人自注即林檎花。因为这首诗,林檎花也多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月临花。中国人喜欢月下花,因为有一种朦胧的风致和别样的幽静。直到现代,朱自清还写着“荷塘月色”。现代作家,有文化,知传统,所以才能创造出古典又现代的中国意境。“飏”字通“扬”,但还是“飏”字好看,因为能在字里看见“风”——飞扬需要的是风,不是手。“飏飏”也就是在风中飘飞,“临风飏飏花”,多好,别说诗,就是在汉字的字形上,都能看见风,看见花,看见风中花。风中花是落花,但花开是美,花落不必一定悲伤,也可以是另一番风致。花开花落,都可与素心人携手花下:“花落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世间好物是好景,也是好礼,拿来赠送亲与友。古人诗文中,常见以林檎相赠。投桃报李,人赠花与果,秀才人情,回报诗与文。宋人王庭圭的侄子送他林檎,他写诗道:“嫩红轻拂女儿脸,浅绿深堆玛瑙盘。草木若能成好事,年年早寄一枝看。”送的,放在盘子里的,是果,珠圆玉润像玛瑙;“年年早寄一枝看”应该是花,“早寄”是多早,是春,是一枝春花。树上花果不同时,诗里花果可同在。

寄来一枝春,放在哪里看呢?插瓶最好。中国最早的插花之论是南唐张翊的《花经》,它将瓶花分为“九品九命”,为后世袭用。林檎,列在四品六命,紧跟在它后面的是梅花——梅花名列林檎后,林檎若是能说话,可以对世人讲讲自己曾经的光荣史。林檎无言,我来替它讲,一棵树的历史:直到明代,张谦德著《瓶花谱》,袁中郎著《瓶史》,林檎花都是插瓶的名花。袁中郎说:“林檎、蘋婆姿媚可人,潘生之解愁也。”潘生是五代的潘炕,解愁姓赵,是其妾,传说赵母梦食海棠而生解愁,梦见一棵花树而生一个美丽女子,这是古人才有的传说。而传说有意,意为解愁乃是花一样美丽的女子。把女子比作花,又把花比作女子,一瓶林檎花,庄生梦蝶,如梦如幻。若再想下去,其实瓶中也可以是一枝林檎果,颜色可人,果香袭人。

现代社会,分类繁多,知识分类,人也分类,各司其职。插花、园艺都成了专门技艺。而古时,花艺、莳花,皆是文人雅事,花谱花经也都出自文人之笔。张翊、张谦德和袁中郎不是花艺师,《北墅抱瓮录》作者高士奇、写《学圃杂疏》的王世懋也并非园艺学家,而现在的文化人不懂草木事,花艺师和园艺学家也不再写素心的草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