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日报

山塘藕花正开时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第04版:双溪       上一篇    下一篇

□骆一平

暮色笼罩了溪亭,晚霞彤彤如火。一只小小的游船,误入了藕花深处,怎么也钻不出来,惊得一群鸥鹭扑棱棱地腾飞——这如诗如画的郊游场景,被宋代词人李清照摄入她的《如梦令》。

春天是莲藕下种的季节。在我义北故乡,一到夏日,走在窄窄的田间小路上,两旁是亭亭的荷梗,绿绿的荷叶,阵阵荷香扑鼻而来,浓浓的,熏熏的,压迫、亲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就像闻着爱者急促动情的呼吸,享受柔猛抚慰的舒快。

故乡的荷塘,小巧袖珍,散布在村头山野,高低错落,虽比不上朱自清吟哦的未名湖,也比不上杨万里笔下的西子湖,它荆钗布裙,质朴秀丽,别有风韵。村里以莲荷为名字的女孩,出门即可遇见。那一年,我路过湖北,从车窗里瞧见红色的藕花,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竟无端地猜想,这大概是《洪湖赤卫队》的外景地吧?

古往今来,有过多少歌咏莲荷的作品。苏州民族舞蹈《担鲜藕》,活泼生动,音乐一起就让人陶醉。担藕的村姑,灵动鲜嫩,恰如荷叶荷身的“哪吒”。李苦禅的墨荷、王冕的水彩荷花,外国人看得大气都喘不出。金冬心曾画“雪中荷花”,他自己解释说:“雪中荷花,世无有画之者,漫以己意为之。”他得意地赠送给邻庵老衲。

孙犁也是荷花的热情歌手。曾有人批判他小资情调,如痴如醉地写白洋淀,“连平常吃的饭都是透明的”。真乃欲加之罪。所谓“透明的饭”,其实就是藕粉羹。

记得小时候,有一回,小表妹患了热伤风,郎中说,可以用荷叶上的晨露试试,能止咳生津。于是一连数日,我就随祖母到山塘的荷叶上去摇露珠。

太阳还未升起,晨风送来凉意,荷露在叶上滚来滚去,晶莹如玉。一双小手,一只木盆,划进冰凉的水里,耳边不停地响着老人苍老的叮咛:“小心啊,小心啊……”一直摇到太阳升起。荷叶上的露珠为何能治病?我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

莲子补脾肾。莲子芯清心火。荷花开放时采集花蕊,阴干后是莲须,有止血的功效。晒干的藕节,能止血化瘀。那年升初中考试,祖母给我熬莲子粥喝,她说这是从前你妈生你时的“产妇级”待遇。

醉人的收获是挖藕。藕的吃法很多,煮炒煸炸都可用,丝片段块皆适宜。藕孔里灌上糯米,煮熟了出远门带在路上吃,又香又解馋。

义北故乡有道传统菜,大块的藕与大块的肉,一同放入铁锅烂煮,开锅后浓香四溢,汤汁乌黑发亮,厚而不腻,回味无穷。内人说兰溪难得这样烧法,又粗犷又过瘾。

荷叶也可以吃,绿豆荷叶汤粥,是暑令佳品。济颠和尚发明的叫化子鸡,紧裹荷叶,涂上烂泥,柴炭火渐煨,扒开后浓香扑鼻,据说只有叫花子才有福气享受。清人做的“荷包鲫鱼”,酥得可以连骨吃。宋人创制的“荷花鱼丸”,汤清如水,间漂几星莲叶,极富情调。

福建有道名菜叫“佛跳墙”(又名福寿全),各种料装坛后,用荷叶封住坛口,煨熟揭开,“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前,乡村孩子没水果吃,挖一段新藕,咬一口嘎巴生脆,简直抵过莱阳梨。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惬意!多自在!

莲藕的诗意还表现在男女情意上。陕北少女定情,送情人出远门,会悄悄塞一个绣花荷包。语云“藕断丝连”,绵绵思念切不断。

荷花还有许多雅称,如菡萏、芙蕖、水芝、水芸、水旦等。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伟人的故乡也盛产荷花,名句“芙蓉国里尽朝晖”,郭老解释说,芙蓉即荷花,不是平常说的木芙蓉。而胡乔木笺注则认为:芙蓉国,指湖南省。文学上出现不同见解,很正常。

李渔《芙蕖》一文,对荷花大加称颂,说它“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丝一物不留家常之用,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在他眼里,可鼻可目可口,简直是世间第一等的植物了。张岱记述明末“西湖七月半”的浪漫生活:“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清梦甚惬。”令人遐想。

种植莲藕是乡村致富途径之一。含苞待放的荷蕾,是市民的宠爱,空运东瀛,饱受青睐。我想,假如自己有机会,像张宗子那样,在十里山乡的荷花丛中酣眠一场,也许会梦见还跟着老祖母,一边摇落清凉的荷露,一边哼着熟悉的儿歌,一边听她轻声嘀咕:

“——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