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奕仿
正值小番薯丰收时节,婺城山区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挥锄采挖,一串串色泽红润、香气清甜的“金农蜜薯”破土而出。绿叶红蔓间,孕育着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据市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程林润介绍,“金农蜜薯”是该院与中国农科院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合作筛选的品种,其融合了板栗香、奶香与蜜糖甜,在粉度、风味、甜度及糖化速度上优势突出,同时具备上市早、薯形优、抗病性强等显著特点,目前处于示范阶段。
“口感比传统‘心香’小香薯更好,甜度更高,田间抗病性也表现良好,每亩产量高出300到400斤。”婺城区志斌家庭农场负责人项忠进分享道。因去年市场反响热烈,今年他将原有的60亩“心香”田全部改种“金农蜜薯”,如今刚挖出的红薯已几近售罄。按批发价每公斤8元、每亩产量750公斤计算,“金农蜜薯”亩产值约6000元。
市农科院还配套推广“薯药轮作”模式与丘陵山区小型机械化技术,前者通过冬季种药材、夏季种蜜薯,实现“一田双收”;后者有效解决了梯田作业难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效率。科技点“薯”成金,甜了舌尖,富了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