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菁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促进和保障老年人的劳动就业权,是我国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明确权益,填补制度空白。此前由于无法直接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超龄劳动者相关权益面临法律保障不足问题。《暂行规定》聚焦实际需求,明确超龄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基本权益。
突破瓶颈,破解维权难题。《暂行规定》的最大突破是将超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明确由用人单位缴费,保障其工伤保险待遇。同时,明确争议处理机制,超龄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为其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促进公平,彰显社会温度。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开发“银发人力资源”已成为必然选择。《暂行规定》既尊重超龄劳动者的贡献与价值,又回应老龄化就业趋势,充分彰显了社会的人文关怀与时代温度。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当前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仍存在不足,如何更好地进行保障,任重而道远。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支持鼓励企业雇佣超龄劳动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将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纳入日常监管工作,对拖欠工资、忽视安全防护的企业依法追责。在街道、社区建立就业服务驿站,为超龄劳动者提供便捷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
企业应规范用工流程,主动与超龄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务协议,明确工作内容、报酬、休息时间等内容,拒绝口头约定。要为超龄劳动者安排强度适宜的工作,避免高空、高温等高危岗位,减少工伤风险,营造超龄劳动者就业友好的环境。
超龄劳动者应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提升劳动技能,适应岗位需求。要主动了解政策,学习维护自身权益的相关法规,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通过工会、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渠道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