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 吴晓)昨天上午10时,花田美地景区直播间里,主播林馨苑正在进行线上直播:“拨打这个电话预约,到景点报姓名就能体验漂流。”镜头前,她正向网友推销包含漂流、住宿“景酒套票”,还不时穿插介绍当地特色旅游和民俗文化。这个设在景区里的直播间,已成为景区连接游客的新渠道。
“近半个月单场直播销售额3000元左右,日均能带动约1万元营收。”林馨苑说。景区策划部负责人吕聪介绍,今年3月景区组建直播团队,两名主播每天工作6小时(周一除外),月均直播超150小时。“直播是今年新增客源的重要途径,通过直播预约入园的游客大幅增加,截至7月底,带动景区总游客量增至14万人次。”
数字技术正延长游客的体验时间。下午5时,景区切换至夜游模式。无人机群在晚霞中列队升起,水幕电影开始播放当地民间故事,智慧市集的感应灯逐一亮起。为应对暑期市场,景区每周五至周日增设泼水节和美食市集。“夜场开启后,日均客流比白天增加约60%。”吕聪在控制室查看人流数据说道。
傍晚,30公里外的义乌大陈镇上坑仁村的“水上夜市”迎来热闹时分。八都溪沿岸百余个摊位次第亮灯,溪水中摆放的餐桌坐满食客。火锅烧烤、地方小吃、非遗手作琳琅满目,令游客流连忘返。
楼大伯在“水上夜市”经营着一家烤串摊,他一边翻烤羊肉串一边告诉记者:“最近暑假特别热闹,一天平均能卖200多串,月收入5000多元。”游客陈女士带着孩子来这里纳凉:“脚下踩着冰冰凉凉的水,吃着烧烤、吹着风,比待在空调房舒服多了。”
这个倚靠八都水库的村庄,去年起巧打“水”字牌发展夏日经济,打造“水韵上坑仁”夜市品牌。村支书楼永有介绍:“夜市为村民创造了百余个就业岗位。去年村集体靠摊位租金和管理费收入207万元,今年争取突破300万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此类农创直播引流、特色夜游聚客的探索,正不断激活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如何优化线上线下服务衔接,将成为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目前,我市各地正持续优化旅游服务,推动“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