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越悦
天气炎热,游泳作为一项既能消暑又健身的运动,深受人们喜爱。不会游泳的人戴上游泳圈,同样可以尽享水中清凉,但游泳圈也并非百分百保险。
8月8日,永康市千喜救援队队员吕林广在当地芝英镇西卢水库执勤时,救了一名溺水女子。救上来后,他才发现,该女子的游泳圈破了一个大洞,差点成了“夺命圈”。
游泳圈差点成“夺命圈”
每年夏季,西卢水库都会吸引不少游泳爱好者和戏水的市民。为了保障这些人员的安全,2023年,永康市芝英镇派出所牵头成立安保执勤队,由永康千喜救援队芝英中队队员和芝英镇西卢村联防队队员联合执勤。“7月到9月,我们每天至少会派出两名队员执勤。”吕林广说,执勤一般从下午3时半开始到晚上9时。这也是他第三年参加执勤工作。
8月8日,吕林广和往常一样,跟队员胡勇建、韦安丰按时来到西卢水库执勤,来玩水的人群中,有不少不会游泳的都带了游泳圈。巡逻时,他不忘提醒要大家在下水前戴好护具。
晚上7时30分左右,吕林广忽然发现一名女子在水中有往下沉的迹象,他向几个队员大喊一声“有情况”,便跳入水中向该女子游去。胡勇建和韦安丰听到喊声,马上拿起救生衣在岸边待命,随时准备协助。
吕林广往水库中间游了10多米终于靠近该女子,提醒她不要怕,慢慢把该女子拖到岸边。好在援救及时,该女子只是呛了几口水,并无大碍。
事后,他了解到被救的段女士来自江西,这次来永康探亲。因为天气炎热,当天和亲戚一起到西卢水库玩水。段女士不会游泳,来的时候特意带了一个游泳圈,没想到问题就出在这个游泳圈上。她在水中发现游泳圈浮力下降后,只喊了一句“救命”,整个人就开始往下沉,但是因为周围环境太吵闹,呼救声没有引起旁人注意,所幸被在岸上巡逻的吕林广发现。
游泳圈不可当救生设备
记者了解到,这已不是吕林广第一次救人。去年,也是在这个水库,他救上来一名17岁的溺水少年。
吕林广告诉记者,每年到了夏天,不少人都会去玩水,不会游泳的人就会使用游泳圈。但是游泳圈不一定能救命,有的时候也会夺命。这一次,吕林广就发现,段女士溺水的原因就是游泳圈破了一个大洞。
此外,吕林广在执勤的过程中还发现,有些小孩因为游泳圈过大导致人从游泳圈里滑出陷入危险。
金华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杨叶告诉记者,游泳圈是一种水上充气类用具,不是救生圈。与救生圈相比,它易破损漏气,抗压能力差,表面遇水湿滑,较难抓握。游泳圈可以在水上运动中起一定的辅助或保护作用,但到深水区则有一定危险。所以,一定不要将其当救生设备使用。特别是孩子,在使用游泳圈的过程中,家长应陪同;使用后要擦干放好,否则容易变质损坏。
游泳圈也有保质期。一般游泳圈的安全使用年限是两到三年,超过这个期限的游泳圈就算没有破损也不能使用。
有些人认为,给充气式游泳圈充气肯定越足越好,其实不然,充气时要给圈内空气留出流动的空间,以充满80%为宜,天气炎热时更应注意这一点。使用前,还要注意检查游泳圈气密性是否完好,如发现游泳圈漏气,要及时更换。
选择游泳圈也要注意查看是否有3C认证标志。选购时,还要选择适合自己体形大小的游泳圈,游泳圈过大,人容易从中间掉下去。再次,用手摸一摸游泳圈接缝处是否平滑,尽量购买材质较厚、色彩鲜艳,颜色与水面能形成鲜明对比的游泳圈。